纪的小姑娘嘛
“崔先生你笑啥”回来就直接去王家等着吃朝食结果被打发回来叫人吃饭的赵猫儿一进家门,就瞧见方才要他们扎马扎得腿脖子都软了的魔鬼崔站在院子里傻乐,瞧了瞧周围也没啥奇怪的,心道,这葛歌不正常,她捡回来的人也不正常。不过也没敢把这话说出来,只道“赵婶儿叫吃饭了”
崔永濂自打能下床后,便也是跟着在王家一起吃饭,如今统共有九口人一日三餐都在王家吃饭,每日光是米粮都要吃不少。
俩人在院子里说着话时,后头回去梳洗的葛歌也再次出来,见到赵猫儿便知是要开饭了“走吧。”
三人到王家时,文若兰与王小茹才帮着王赵氏上菜摆完碗筷,见葛歌三人也到了,便正式开饭。
“这粥不错,往后婶子可以试试开个粥铺啥的。”葛歌素来是个极其捧场的食客,对王赵氏今日这一大锅杂菌鸡肉粥表示十分满意,足足吃了两大碗才算停。
王赵氏笑呵呵地应道“哪里是我这手艺好,是咱这菇房里出的菌子好才是”
“确实,这菌子比我以前吃过的菌子味道都鲜甜许多,这香菇,口感肥美而嫩滑;平菇少了它原有的那股子怪味儿,只剩爽滑的口感,绝对是菇中极品。”早年富贵了十几年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的文宁氏对葛家出品的菌子也是大力推崇。
“不过是挑剩下的边角碎料,哪就到宁婶儿您说的菇中极品这份上了”葛歌浅笑着嗔怪道,不过吃着杂菌鸡粥吃得满足到一双漂亮的凤眸都快飞上天了的模样叫俩妇人瞧了都不住也跟着笑了笑。
吃过丰盛的朝食后,众人各自去忙。
今日最忙的须得是葛歌,才用过朝食没多久,镇上镖局的人便带着车队到了华新村村口。
“这村子倒是气派得很,咱们走镖这么些年,这满村都是青砖瓦房的村还是头一回见呢”跟着镖头进到华新村,随行镖师好奇得四处打量这村道、横巷都大得有些过分乡村,倒也觉得新奇得很。
听到后边儿弟兄的窃窃私语,陈镖头压低嗓子咳了两声,也不用他说什么,随行的镖师便不敢再多说什么,目视前方规规矩矩地跟着走。
“陈镖头您倒是来得早,我们这儿尚未准备妥当呢”在加工作坊里忙的葛歌听外头有人喊说镖局的人来了,连忙洗净双手出来迎道“要不镖头您带着弟兄到家门口喝口茶水歇歇脚,我这备妥儿了就请您过来”
昨日已与葛歌打过交道的陈镖头见对方从屋子里出来还不忘将院子门儿紧紧带上,也不是没眼力见儿的,严肃的脸微微笑着“那就有劳葛里正了。”
叫人搬了桌椅板凳在葛家家门口,又有王赵氏帮着烧水泡茶,赵猫儿跑腿倒个茶水啥的,葛歌便放心地去忙活了。
葛歌带着十几个壮劳力干活,很快将如今仓库里有的一千八百斤干香菇、两百斤干口蘑及二十斤干羊肚菌分门别类装好,又全都搬出来堆在加工作坊门口,才请了陈镖头过去验货。
陈镖头走的江湖多,啥镖都接过,虽说这能有这般多干菌子着实叫人好奇,不过也没失了分寸,验过货后叫手下弟兄装车。
“此外这两封信,劳烦陈镖头务必亲手交到张丰收手中。”葛歌将早已用火漆封好的两封信递给陈镖头,其中一封署名张丰收,另一封却连署名都没有。
陈镖头也不多说什么,接过信就揣进怀里贴身放着,见弟兄们都已装车妥当,便翻身上马“这般,陈某便去了,葛里正的再会。”
“辛苦陈镖头。”葛歌与一众村民一直送着陈镖头等人到村口,直到镖局的车队看不见后,众人才往村里回。
镖队带着两千斤干货往国都去时,华新村的一切也在快速变化。
从三月就开始在盖的学堂,在六月二十那日,可算是盖上了最后一块儿瓦片,正式落成。在落成前边儿好几日,葛歌得了空便与文三坐到一处商议学堂大小事宜,如学生如何分班、教习科目、学堂名字等问题,都要拿出一个章程来的。
在葛歌与文三的一番商议后,学堂定名为“明世学堂”希望在此处求学问道的学子,有可明学识、有经世致用之才之意。
名字是她二人起的,可在题匾时却遇到了难题葛歌的毛笔字只能算得上是能看;文三的字虽不错,可总缺了股子气势,毕竟代表的是学堂的门面,就是葛歌不说,文三自己也十分不满意。
俩人在葛家西厢房的学堂那儿写了半日,也写不出一张满意的来。
“要不我来试试”白天不用上课的崔永濂坐在东厢房门口透过窗看了她二人半日,见俩人这都快脑袋挨着脑袋了还没有要停下的意思,他便装作若无其事地模样进去瞧了瞧,见两人原是为了这一幅字发愁,挽袖便要出手相助。
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儿,葛歌与文三便让出位置,好叫他有一展身手的平台“你来。”反正都写废这么多张纸了,也不差这张。
崔永濂虽是武将世家出身,可打小那也是修文习武一样没落的,与他自幼习武有关,他的字也偏大气疏朗,叫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