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朱元璋准亲家叛逃(4 / 6)

笑了一下什么叫抽筋中风啊

当大夫被守在门口的下人急匆匆叫来时,只看到朱元璋跪坐在床上,和站得笔直的儿子“哼哼哈嘿”以掌对拳打得有来有回。

大夫抹了一下额头上跑出来的汗珠,疑惑道“谁生病了”

朱元璋和陈标互相指着对方“他有病”

大夫“”我看你们两个脑子都有病

最终,大夫给两人都号了脉,非常小心眼地给两人开了很苦的消暑药。

陈标把喝苦药的账记在了他爹头上,在“父慈子孝”的小本本上又记了一笔。

在陈标的殷切期盼下,江南士绅们终于看懂了“朱氏特色井田制”,开始反击了。

只是让陈标没想到的是,最先吹响的号角不是文人们写的怜悯服徭役的妇人们的诗词,而是从青楼名妓那悲戚的小调开始。

即使在乱世中,也有纸醉金迷的秦楼楚馆,也有满头珠翠的名妓与高风亮节的名士惺惺相惜,传唱千古浪漫佳话。

应天以前的秦淮河畔也是这么个地方。但朱元璋占领应天后,因为不解风情再加上怕教坏早熟的陈标,把应天的青楼都关了,老鸨们都砍了。

陈家在应天开着戏楼,偶尔会上演上几曲歌舞,但都不做那等灭绝人性的勾当陈标即使没有救国济民之心,只想让自己小家过得好,可也没有折磨人的爱好。他就是个三观正常的普通人而已。

朱元璋这个大老粗,第一次看到了名妓们的力量。

妓子地位非常低,连分田都没有她们的份,徭役也摊不到她们身上。但她们琵琶一弹,眼泪一撒,唱起那因为徭役而凄凄惨惨戚戚的贫苦妇女们,文人骚客们都轰动了,仿佛这群美丽的女子都是因为被朱元璋分了田地,不堪种田之苦徭役压迫才被迫进入青楼似的。

这些名妓就和古代的明星一样。老百姓们可能不太懂文人们的诗词,但一定会唱几句名妓们的歌,哪怕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于是朱元璋的名声,在扬州之外立刻臭不可闻。

这时候,身在内宅的才女们也发声了。

一时间,不知道从哪涌出那么多女夫子,女儒生,个个都饱读诗书,能诗能文。

一月之内,以女子名义刊印的诗文书籍,恐怕抵得过整个元朝的总和了。

朱元璋不准女子裹小脚,也被说成是朱元璋为了强迫女子劳动,想要把女子累死。

孟姜女哭长城的戏文也被改了,变成孟姜女被秦始皇那个暴君强征去修长城而哭倒了长城。

夫妻离别,父女离别,母子离别,朱元璋造成了多少人间惨剧。

这一刻,万女齐哭,连朱元璋在应天的下属们都动摇了。

陈文正最先遭殃。

他本来和朱元璋麾下一员大将谢再兴之女定下了口头上的亲事,现在谢再兴居然反悔,举家投奔张士诚。

陈文正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本就该完婚,现在到手的新妇飞走了。

他除了早年挨饿,哪受过这样大的打击居然病倒了。

陈文正因为亲事告吹而病倒就罢了,谢再兴成了朱元璋麾下第一个背叛的大将,在朱元璋心上狠狠剜了一刀。

本来因为儿子的治愈脾气逐渐温和的朱元璋,心中戾气再次爆发。

他仿佛回到了刚刚差点被郭子兴饿死的时候,看谁都带着怀疑,如同惊弓之鸟,谁也不敢信任。

朱元璋歃血为誓,要将谢再兴一家亲手千刀万剐,一个活口都不留。

谢再兴的叛逃,给朱元璋刚稳固的势力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今年年初,胡大海、谢再兴攻克婺州,朱元璋信任谢再兴,让谢再兴镇守婺州,改婺州为宁越府。

宁越府与张士诚地盘接壤。谢再兴投降献城,幸得手下士兵哗变,拖延时间胡大海回军,将宁越府抢了回来,没让朱元璋本就不多的领地丢掉半壁。

但朱元璋在宁越府倾注了许多心血,好不容易让宁越府有了些许人气,被这场战火中消失殆尽。

宁越府刚修好的城墙又变成断垣残壁,让本就不富裕的朱元璋领地雪上加霜。许多原本支持朱元璋实行井田制的将领,因为谢再兴的投敌,心中也产生了动摇。

谢再兴可是要和朱元帅的义子、钱袋子陈将军的侄子结亲的人他都投敌了,这个井田制,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啊

李善长一天一封信催朱元璋赶紧回应天坐镇,他担心应天府大本营会出事。

“井田制让徐达带着标儿去搞大帅你给我赶紧回来”

朱元璋看到“标儿”两个字后,眼中的赤红稍稍消退了一丝。

最近他吃住都在大帅府,借口朱大帅日夜与心腹召开会议商量对策,没有回陈家陪儿子。

朱元璋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很不对,满身戾气。他担心吓到儿子。

徐达最近一直板着脸当他的徐元帅,连睡着时都没松懈。

见朱元璋身上戾气稍稍消退一些后,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