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走上前,不等朱元璋递给他,自己凑过去看完书信,乐了“把标儿留在这亏李先生想得出来。在这种关键时刻,大帅怕不是要把标儿栓裤腰带上。不过没想到李先生居然支持大帅你继续搞井田制,我还以为李先生会劝大帅暂缓呢。”
朱元璋看到李善长的书信时,还真想过把陈标留在扬州,自己回应天。
虽然应天是他的大本营,但这时候扬州反而比应天安全。
但徐达一开口,朱元璋扪心自问,他现在这种精神状态,谁也不敢相信,只相信自己。他肯定会把儿子带走。
朱元璋正犹豫时,叶铮和宋濂联袂求见。
朱元璋赶紧让他们进来。
这两人在朱元璋遭受极大压力时,不仅没有劝朱元璋暂停井田制和对女子授田,反而干劲更足,效率更高,带动扬州其他人也忙了起来,把应天和宁越府的事忘到了脑后。
此次叶铮和宋濂前来,是请朱元璋回应天。他们会帮徐达继续推行井田制。
并且,他们也来告诉朱元璋,他们也在帮朱元璋反击,向天下百姓解释井田制的好处。
叶铮和宋濂此次颇有些焦头烂额。
他们没想到,对方居然会祭出名妓这一招,简直不按规矩下棋,为人不齿
文人虽敬仰名妓,又看不起妓子。文人过招,什么时候让妓子打头阵这简直连脸都不要了。
叶铮和宋濂能猜出他们让名妓出面的原因。
这群人看到井田制,是真的怕了。他们怕老百姓被煽动,所以想要稳住老百姓的心。
但文人们声音虽响亮,却从来传不到老百姓的耳朵里,就像是老百姓的声音很少传到文人耳中一样。
所以,他们才让名妓先出面。之后又推出“女夫子”“女儒生”的噱头,引诱百姓的好奇心,让百姓们关注这场骂战。
叶铮和宋濂能写出有理有据驳斥那群荒谬的文人的文章,甚至敢拍着胸脯相信自己能在史书中留下更多的痕迹。
但对方根本没打算和他们用正常的方式正面战斗,两位真的很光风霁月的大文人瞬间没了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朱元璋地盘上目前没青楼,他们总不能跑到张士诚和元朝廷的地盘上,去给名妓们写诗词,让名妓们传唱吧
他们只能在本职工作上多尽心,更尽心,用行动告诉朱元璋,他们会支持朱元璋到底,希望朱元璋别退缩。
如果朱元璋在这种攻势下退缩,恢复井田制的希望可能就彻底消失了。
真正的儒家学子都知道,孟子中的“井田制”其实不是商周时候真正的井田制,而是孟子想象中的“完美制度”,是如大同世界一样的“理想国”。
所以“井田制”和“大同世界”一样,都是真正儒家学子心中的“道”。
叶铮和宋濂愿意付出一切帮助朱元璋执行井田制,虽死不悔。
听了两位刚加入他不久的大文人将忠心剖开给他看,让他安心,朱元璋没有像以前那样殷勤地把他们扶起来。
他坐在椅子上,就像是当日李善长来请求他收回成命时一样,表情倔强又困惑“我这次仍旧没做错。井田制确实能为老百姓带来温饱。特别是女子,不用裹脚,出生后不会被扔掉,无论嫁人还是守寡都有养活自己的底气,这不好吗为什么那些学识最渊博、名声最大的女夫子女诸葛们都在骂我”
叶铮和宋濂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们也很疑惑。但他们知道,朱元璋所做的的确是正确的事。
外面闹得再纷纷扬扬,扬州城内包括被祭祀吓到的青军们都种地种得热火朝天,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扬州这座死城,在朱元璋颁布井田制后不到两月就仿佛恢复了生机勃勃。可朱元璋的大本营应天却人心惶惶,有许多百姓闻风而逃。
徐达叹了口气,想安慰朱元璋,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也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他知道谁可能明白,但自家老大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犯倔,死活不肯去找标儿求助。
哪怕标儿不给老大出谋划策,只安慰一下老大,老大的心情肯定都会好许多。
现在老大完全钻牛角尖了。
当现场气氛变得十分沉重的时候,据说病重了的陈文正跑了进来,大吼道“义父标儿要过来我拦不住”
朱元璋“噌”地站起来“啊什么等等,你不是病着算了,这不是问题,谁把标儿带来的给老子带回去老子要砍了他”
陈文正脸皱成一团“义父,你确定要砍”
朱元璋拍着桌子大怒“谁我都会砍连徐达我都砍究竟是谁”
徐达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然后闭上眼。啊行行行,你现在每次说砍人都拿我当例子,那可真是太行了。
陈文正道“嗷,是姑父。我现在就和保儿说,让他给他爹选墓地哎哟”
朱元璋抄起桌子上的镇石,狠狠砸陈文正肩膀上“闭嘴姐夫怎么来了”
陈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