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文化。(4 / 10)

情境的种种变态行迳,遂不自觉地失去了射雕那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亲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难免流于为变而变,令人匪夷所思;以致显得不真实、不自然。直到鹿鼎记一九六九年问世,以一个仅识武功皮毛而不学有术的小杂种,竟将天下英雄、历史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上;乃开中国武侠小说前所未有无剑胜有剑的新境界。金庸鹿鼎记之反武侠与塞万提斯魔侠传之反骑士最大的不同,在于两者创作动机塞万提斯因痛愤当时西班牙人沉迷于骑士文学的浪漫故事,遂用反讽现实的手法写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诃德到处碰壁,梦幻成空。而金庸却是出于向自我挑战心理,乃一反武侠传统,打破世俗观念,彻底解放人性;教韦小宝斗智不斗力,为了争取生存机会,无所不用其极其实这正合孙子兵法所谓上兵伐谋之道,因而武功在此尽成虚妄;韦小宝机诈百出,到处招摇撞骗,竟无往而不利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武侠无用论的明证,实则不然正由于鹿鼎记写韦小宝运气太好、际遇太奇,万事绕不过一个“巧”字;加以又充满笑料,逸趣横生,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讽现实或反讽武侠的冷隽意味。它所表现的是浪漫文学之极致,“无”为“有”之用,在这部书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记在明报上连载完毕,金庸宣告封笔实则展开另一波全面修改旧作大工程为止,他一共创作了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说;但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仍无过于射雕英雄传。该书博采还珠、白羽、王度庐、朱贞木各家之长,取精用宏,推陈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侠宗师地位。其影响于当世者,大致有以下数端

一射雕融合历史、侠情、武功、文艺、趣味于一书,建立了新一代武侠小说综艺”风格与典型。

二射雕统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后台湾武侠作家群起效尤,蔚为风气。

三射雕虚构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法,悉为台、港武侠作家所宗,后更衍演成歌诀式江湖顺口溜。

四射雕在各地版本之多与伪续书之乱,亦令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金庸所建构的入世武侠神完气足,刚柔并济;与早年还珠幻设的出世武侠前后辉映,亦同臻雄奇壮美之境。特别是金庸灵活运用还珠小说中的奇妙素材,含英咀华,所过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乃使武侠小说脱胎换骨,焕发新姿,普遍获得世人肯定与重视。凡此绝异成就,当然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养与卓荦才华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泰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古龙

古龙

古龙祖籍江西,原名熊耀华,幼年迁居台湾,生长于破碎的家庭,1952年父母离异,古龙独自住在台北县瑞芳镇,造成他的浪子个性。

少年时期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古龙说“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偷招”,师大附中初中部、成功中学毕业,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后开始从事小说创作。

1949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

1960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

1964年出版浣花洗剑录,是古龙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代表着他武侠创作的成熟期。

1967年所写的铁血传奇首三部楚留香传奇,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身,阅读起来有如“福尔摩斯探案”。

一生创作大量武侠小说,其中大旗英雄传、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萧十一郎、七种武器、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欢乐英雄、白玉老虎、边城浪子等作品,广受读者欢迎。到了创作后期,他依然不断求变,多次说“武侠小说到了要变的时候”;曾在小说中渗入散文的句法,写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说。然而,这类作品并不为读者与批评家所欣赏。

古龙嗜酒,常牛饮,1970年代末年染上肝病,健康逐渐走下坡路。

1980年代初在北投吟松阁饮宴时遭人砍伤,失血2000。

1982年5月,古龙与华视签了两年的制作人合约。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撒手人寰,享年49岁。出殡时,友人林清玄在他的棺材里放了48瓶xo酒威士忌陪葬。其中一副挽联是“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古龙生前情归多处,学生时代即与舞女郑莉莉同居,后来又迷上舞女叶雪,不久又跟高中生梅宝珠结婚,最后以离婚收场,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长伴至古龙病逝。古龙的大弟子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古龙与49瓶xo共葬于台北极北之地北海明山墓园。

古龙去世后,小说的版权纠纷开始由法院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