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立宪、募兵(2 / 2)

帝国坟场 离栎 3168 字 2016-08-01

应了,老国王当即任命陆军少将(荣誉军衔的“荣誉”二字在新军衔制度颁布时就撤掉了)阿曼努拉汗.埃米尔,也就是自己最钟爱的次子担任赴华观战最高指挥官。

杨烨亲自挑选了五千官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其实他也很无奈,这种“精锐中的精锐”完全是矮子里拔高个,真要和欧美列强的军队打,铁定一触即溃。

现在杨烨已经感到时间不够用了,两个月内光是宪法草案一事就忙得团团转,募兵工作他也分担了一部分,更是忙得脚不沾地,睡眠时间大大减少,失眠时间大大增多。好在只是初期很忙,之后都会交给专业人士去办,杨烨倒也没有立刻垮掉,两件事差不多之后,他就想筹备组阁事宜,准备彻底限制王权。

不过,保守派在宪法和募兵上没有出声,杨烨一触碰王权,就等于要打破专制统治,这绝对触犯了所有既得利益集团地整体利益。一时间,暗流汹涌,哪怕杨烨天生粗枝大叶,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开始不妙了。

无法,杨烨只能暂时放弃,来日方长,只能慢慢来了。

1912年1月25日,经过一系列准备,基本物资可以保证五千官兵从喀布尔徒步走到新疆,当然,为了保证官兵不饿肚皮,阿富汗当局和南京当局经过一系列磋商,孙中山答应了阿军到达中国内地后提供粮食补给。也就是说,在到达内地之前,阿军必须自给自足。

问题是,新疆那么大,路况太差,基础设施基本没有,要走出去,还得保证粮食转运的补给线不出现断裂,对于阿富汗这样穷得快要当裤子的国家来说,谈何容易?

好在只是五千官兵,如果孙中山当初答应了阿富汗出兵两万,杨烨现在就只能上吊了。

没办法,粮食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没有吃的,再精锐的军队也是面团,任人揉捏而已。

由于阿富汗没有修路,加之国内贫穷,军队做不到机械化,只能靠双脚走路,尤其阿富汗到处是山地,这让杨烨苦不堪言,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当然,阿军能进行有效行军,跟他们只带轻型步枪不带火炮有很大关系,带上火炮,军队就别想走了。

不过,在进入新疆境内之后,杨烨的心情变好了,毕竟是自己曾经的祖国,这片土地是曾经孕育自己的地方。继续行军,路途上杨烨下了严令,不得骚扰百姓,如果要买什么,必须拿等价物品交换。

被调到他身边担任警卫的陆军少尉赫罗迪斯询问原因,杨烨只是淡淡一笑道:“因为我们是正规军,不是土匪!”

由此,军纪严明的阿军在新疆境内畅通无阻,虽然这时候的新疆还没有归附中央,但老百姓对于这支不骚扰百姓,且买东西公平公正的异国军队既表达了畏惧,又表达了尊敬。

因为,他们是正规军,不是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