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立宪、募兵(1 / 2)

帝国坟场 离栎 3168 字 2016-08-01

1911年10月15日,阿富汗当局向刚刚成立但并没有选举总统的中华民国发出贺电。此时武昌起义已经取得成功,革命军夺取了武汉三镇,并组建了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虽然武昌起义仅仅过去五天,但深深刺激了华夏大地的神经,有的省份已经宣布脱离清廷独立,辉煌一时的大清帝国再也支撑不住,巨人倒下,动乱立时星火燎原。

这时候中华民国只是一个国号,还没有成立临时政府,欧美列强也是在观望之中,态度模糊,阿富汗突然发出贺电,就代表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老国王哈比布拉汗当即就被英国来电质询,因为英国一直想掌控阿国的外交权,只是迫于老国王的强硬态度没有得逞,但老国王也承诺阿富汗的外交政策一旦出现新动向立刻向英国“报备”,这一次则是完全自己做主,谁都没有通知。

英国的质询是杨烨亲自回电答复的,他在电报上说:“阿富汗是一个主权国家,外交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国无权干涉。”

这可把英国当局气坏了,有人就建议发动第三次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时任英国首相的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顶住压力,把这种声音压了下去,在目前欧陆的战争阴霾越来越浓重地情况下,再在亚洲发动一场战争并不明智。不管怎么说,阿富汗已经和英国的关系进入紧张状态,其实杨烨也不想这么干,但他清楚英国佬的德性,更清楚现在欧洲大陆的状况,所以他才会有恃无恐。

况且,打第三次侵阿战争对英国并没有好处,事实证明,英军再精锐、装备再好、士气再高,也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战争泥潭,这是阿富汗国内特有的地理环境造成的。虽然山地给阿富汗带来的是交通不便和人民贫穷,但这样的地形却是侵略者的噩梦,只要熟悉地形的原住民坚持抵抗,侵略者迟早会崩溃,届时将不战自败。

而中华民国得到了阿富汗的贺电,虽然不是欧美列强的贺电,却也是第一个承认他们的国家,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当即回电,对阿富汗释放了善意。随即,阿富汗又发出了出兵相助地请求,并表示并不会介入中国内战,只是要进行“战场观察”,军队数量也不会超过两万,并随时接受中国军队检查。

这个请求就让黎元洪比较敏感了,寻求了其他人的意见后,便委婉地拒绝了阿富汗的出兵请求。但阿国锲而不舍,连连请求,经过再三考虑,黎元洪表示,这事他做不了主,得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由选举出来的大总统来决定,毕竟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

阿富汗表示理解,利用这段时间,杨烨和便宜老子商量,决定拟订一部宪法草案,虽然阿富汗人民的思想要想真正解放没有五十年都不可能,但宪法是必须制订的,作为国家的基本大法,宪法的作用无可比拟。杨烨亲自参与了拟订宪法草案地过程,并在开篇确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即生命权、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参政权和议政权等,紧接着确定喀布尔是阿富汗王国的法定首都,具有全国最高的行政权力,又确定坎大哈为司法首都,赫拉特为立法首都;行政、司法、立法分开,这是向西方学习,保证三权分立。

阿富汗王室的权利和义务在宪法第三项才开始提及,首先,确定了王室的基本生活权利,为了不和那些保守派彻底决裂,杨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给王室添加一部分特权,这个也只能以后慢慢改变了;随后,申明了王室享受特权所必须遵循的义务,不过,这部分基本是空话了,当政者要有自觉一切安好,不再赘述。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确定之后,杨烨不再干涉宪法草案地制订,因为他的能力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再往后的细节实在无能为力。不过,还有一件事他让制订宪法的人员尽快处理,即阿富汗的军衔制度。

由于阿国现在军队不多,国家贫穷,为了缩减开支,军队只有十万不到,八万左右,全是陆军,空军没有,海军……对于内陆国家来说,海军说多了都是泪。

此时的阿国军衔制度完全只是一个象征,杨烨说服老国王,将军衔制度确立下来,并写进了宪法。经过一番讨论,阿富汗实行军衔改革,即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分为五等十五级。

因为军队数量少,军官也不需要多,虽然杨烨说服了老国王下达募兵令,将军队数量提高到三十万,这也可以间接解决一部分失业人群。然而,在目前情况下,上将军衔是设而不授的,目前阿军中的最高军衔实际上是中将,老国王准备给自己的长子和次子都授予中将军衔,但均被拒绝,老大伊纳亚图拉赫汗完全是不懂军事,也不想掺和军事,杨烨则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与其让他胡闹,不如让给有能力的人。

这一切忙完,1911年已经过去,进入了1912年,一月中旬,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十多天,选举出来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回复了阿富汗先前的出兵请求,表示同意,只不过阿富汗不能出动太多兵力,必须限制在五千以内。阿富汗当局痛快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