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世系,衍变万支,先后经历了四次徙居大变迁。虞舜时,雷祖之第四十六世孙方显,因功封作河南“万户侯”,祖辈世袭,成为望族,世居河南平陵方山。平陵方山遂成方姓的盛世发源地,为方姓的第一故乡。西汉末期,王莽篡位,河南太守方纮(其为雷祖第一百一十世孙)不服,避迁于江左古歙之东乡淳安,此为方姓的第二故乡,至今方姓仍是淳安的第一大姓。五代后唐长兴年间,五季作乱,灵山派始祖杰兴公(雷祖的第一百四十三世孙)三迁灵山(今安徽徽州境内),江准流域遂成方姓的第三故乡。明代成祖朱捸纂夺侄儿允炆帝位,逼令礼部尚书方孝孺撰立篡位诏书,孝孺不从,遭灭十族之祸,方氏被株连者数不胜数,致使方姓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一时,方姓之人或流放或迁避。而今,方姓子孙遍及天下,载承着雷祖几千年的血脉处处生根开花,活出了每一个方姓儿女的荣光与风华!
顺延这一脉,且说有一支方姓部族在明永乐年间来到一泽湖畔,披荆斩棘,辟荒而居,人丁日盛,衍晕成庄。因临湖而居,乃方姓聚集之所,遂取名:方塘。此湖狭扁,多生芦苇,人或称之芦荡、或叫之夹子湖,无固称。此后人口繁密,官府造籍,此湖乃有定名,因庄而取,遽改作方塘湖。方姓人或耕种、或打鱼、或经商,在此稳居营生。
明亡清代,清灭而民国起建,方塘人熬过一场场战乱。延及日寇犯华,侵土封湖,烧杀抢掠,方塘人无处可藏,屈尊受辱之下多有逃离家园,或投军或当匪,不少人殁于国难。当时方塘人方凤尘在外经商,回乡被日伪抓扣,诬为敌探,惨遭活埋。凤尘之子方奎山愤恨交加,夜烧乡公所,怒杀伪警,投了土匪。由于自小随父走南闯北,商路精熟,土匪将采买事宜多委他经办,方奎山胆大干练,没两年就独挑单帮,在日伪眼皮底下做起了军火生意!他一方同****来往,一方与**交易,同时又结交土匪。45年,日本投降,国共交恶,此地一度沦为两军交火的主战场。土匪已被政府荡除,国共的军火生意不能再做,方奎山怕遭两边清算,遂趁夜黑人静,将赚得的银元分罐藏埋,撇下妻儿,远走高飞,至于躲去何地,当时无人得知。此后县衙警署闻讯,强押其妻欲行拷问,其妻不愿受辱,纵湖而死。
面对年仅周岁的方门遗孤,老辈人商议决定,将之托于方奎元两口抚养。奎元跟奎山是叔伯兄弟,论亲不外,奎元无二话,说与媳妇儿,媳妇兰氏大奎元三岁,极为通情,二人婚后两年久不开怀,暗正着急,闻之甚喜。那年月,战火纷飞,又撵馑年,家家无余粮,往日族里亲邻多亏奎山接济,如今他家遭难,哪有不帮之理?于是东家留一口,西家攒一口,奎元两口儿也分外节俭,省下的也都给了这小小子。
小小子叫井浚。当初,方奎山花了一块大洋,特请县学里的老学究专起的名,说等长大发达了,叫着响亮,名入家谱也光彩。说也神,自从井浚抱上门,兰氏肚子当年就有了仔,次年生下一女,唤作来喜,隔了数年,又添一丁,取名井泉。
虽有亲生儿女,奎元两口对井浚依然待如己出,甚至比亲生还要看重。穷人的孩子懂事早,方井浚已晓得帮替父母,主动承担起对妹妹弟弟的照顾。
1949年,新中国成立。52年,农村土地改革。53年,全民教育纳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奎元一家日子虽有好转,但仍过得紧巴,然而,还是让已是半个劳力的方井浚入了学。那年,井浚十岁。来喜已知事,看到哥哥背着书包,她偷哭了多少回。可她知道,家里必须留人干活。就这样,等弟弟也背起书包,她也就打消了上学的念头。方井浚上到初中,光荣入了伍。转业后回到家乡,被分派到地方粮管所,任了公职。而他的身世,直到改革开放,才被族人告知事实。在那个处处都讲出身的年代,为了他个人的前程,方姓一门的口风一直都把得极紧。这时候,他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长子方云龙,次子方云英,三儿为女娃,方云蕾是她的名。
一段传奇就此展开。
我们知道,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变化日新月异,令人目不遐接。经历了这场世纪大变革的人们,有人茫失,有人兴奋,乱花迷眼过后,关乎龙的精神再度被世人重提,鉴于现在真假难辨、无边海量的奇葩新闻充斥着人们的视听,作为龙的子孙,本拙深深地为它的古朴情怀而感佩激动,常常唏嘘不已,在它的深远影响下,本拙不揣冒昧,斗胆将所知所闻的这一段所谓传奇愿以拙劣之笔尽我所能地述以最真实的还原,但求本真,不知不详者不作强记。是以所叙有缺,前情后事例有不明者,盖无考证,无以细厘,未敢专撰。唯巩读者怪怨,先自言明。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那年的那个冬天的雪花飞舞的那一日,我们的故事就从那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