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老银币耍牛虻
王威一刻不停地讲了大半个钟头,把演员阵容一一介绍完毕,段一宁默默旁听未发一言,看来已经接受了自己独自带队的命运。
想想也是,老段从来都不是一个会挑剔搭档咖位的人,不然当初就不会答应铂爵的邀请来演《1951》。
那时候的陈一鸣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导演,刘东君更是纯纯萌新,光靠军艺领导的压制就想让段一宁这个倔驴就范?想也勿要想。
实操过程中,老段也就在试镜与进组第一周“难为”过陈一鸣,其他时候非常配合,更是主动接过了“调教”刘东君的艰巨任务。
《1951》众多的幕后英雄中,陈一鸣最多只能占一半功劳,老段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李阳阳随后介绍了众多演员的接洽情况,雷佳声和张宇是最早定下的,这两位早就知根知底,试镜只是走個过场。
悲催二人组并非没有戏约在身,不过跟手头上的狗血电视剧相比,他们当然更愿意跟着陈一鸣拍电影。
也就是铂爵拒不开展经纪业务,否则他俩早就投奔过来了。
林东甫老爷子是第三个接下试镜邀请的,他人就在魔都,戏份也不多,一听给严主任(大壮老妈)的儿子公司串几场戏,很爽快地答应了,连片名都没问。
不过李阳阳表示问题不大,因为对方的经纪人很热切,想必会说服于合伟的。
往下是许亚君的160万,张宇和雷佳声都是80万,于合伟40万,林东甫38万。
按理说段一宁这个当事人在场,摊开来列片酬有些突破规矩,但是陈一鸣觉得就该这样,直接彰显老段项目主创成员的身份,既然是自己人,就不需要太在乎规矩。
导演的意图,叙事的方式,分镜就足以体现个七七八八。
随后李阳阳介绍了主要演员的初定片酬,段一宁领衔主演片酬最高,500万+5%净利润分成,略微超出老段目前的行价,多少有一些补偿《1951》的意味在里面。
王威很喜欢这种风格,做惯了副导演的李准同样接受良好,只有科班出身的田黎有些微词,但也说不上排斥。
李阳阳对说服他加盟很有信心,《非常嫌疑人》是许亚君近期能接触到的最好的饼,但凡他对演员事业还有野心,就一定不会错过。
唯有许亚君有些麻烦,第一次接触就拒绝了,话里话外虽然不像孙宏雷那样决绝,但也直言确有难处。
片酬一列,剧组地位一目了然,比嘴上说八百遍“尊重”都管用。
于合伟已经答应考虑,他手上各有一部谍战剧和军旅剧在筹备,四个半月档期有点紧,所以有些犹豫。
档期只是一方面,关键是他第四任夫人正处孕期,他对出国拍戏有顾虑。
算上其他小角色和群演的片酬,整体片酬支出可以控制在1000万以下,占比不到四分之一,非常健康的比例。
分镜是剧本的平面可视化呈现,一整套分镜稿连在一起,就是一部连环画形式的电影。
订下一周后的集体试镜,演员部分告一段落,王威开始讲解最新一版的分镜。
其实华国大多数导演都没有给演员看分镜的习惯,顶多是讲戏的时候拿出来作为辅助工具,毕竟传统观念中这属于导演的自留地,不可能征询演员的意见。
在陈一鸣的剧组里,台前和幕后是并重的关系,他这个导演从不自诩为不可冒犯的权威,演员和摄影对分镜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他都愿意试上一试。
据其介绍,这已经是第四稿了,导演组内部总算是基本达成一致,老段从帝都大老远跑过来,就是来一睹为快的。
不过王威属于自学成才的野路子萌新,陈一鸣拍《木兰》时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时间一长就被“带歪”呃。
段一宁属于三人暂时只能高山仰止的存在,陈一鸣身为双金大导演都虚心求教,三个小年轻自然摆不出导演的谱。
画工精细的导演比如许可,一叠分镜稿就是一部电影,实拍的时候幕后团队完全可以照着布置,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特别是《非常嫌疑人》这类剧情片,特效镜头很少,分镜稿就更加写实。
王威拍广告出身,画工尚可,分镜稿不是火柴人风格的简笔画,还是能看出不少东西的。
<div class="contentadv"> 会议室众人都很熟悉这个故事,因此分镜过得很快,王威简单说明十几分钟就讲完了。
跟陈一鸣脑海中的原片相比,王威的处理要更加明快一些,这里的明快不是指画面风格,而是叙事节奏。
音乐的节拍可以反映情绪,四二拍跟四四拍相比,哪个更快乐一听便知。
电影的节奏同样如此,王威的叙事就有些赶,单一场景呈现为一种繁复琐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