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国家。”
天幕上。
金色的花纹布满红色的长袍。
高高的红色发冠戴在妇人头上。
其身边,一个年幼的小孩穿着汉人服饰,安安静静的坐在龙座上接受一众胡服大臣的朝拜。
但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
三百年前唐高宗体弱多病,“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将朝廷的一些事情交给皇后武则天处理。
最后又将其册立为天后,与自己平起平坐,共掌朝政,时人称为“二圣”。
耶律贤与萧绰的关系也是如此。
耶律贤多病,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重病的时候甚至有性命之忧。
公元976年二月初五,辽景宗耶律贤诏谕史馆学士,书写皇后也要称“朕”或“予”,成为固定的格式。
这项制度的出现,使萧皇后起码在称呼上已经与皇帝平起平坐,为其执掌朝政提供了名义上的支持。
公元982年去世,时仅三十五岁。
史称其“任人不疑,信赏必罚”。
景宗长子耶律隆绪继位,年仅十二岁,此即辽圣宗。
萧绰以皇太后摄政,年仅三十,次年群臣上尊号为承天太后。
这咋还两种穿衣风格?
辽国在服饰方面实行“一分为二”的制度,根据社会等级、官阶高低定服饰。
其法律规定: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子穿契丹本民族的服饰,而皇帝和南班的汉族大臣则穿汉服。
到了公元1031年以后,就允许所有的辽国臣子,不分品级,在大型仪式上都改穿汉服,这也说明辽的汉化程度。
说起来也讽刺,相比与宋朝,反而是辽国最没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
辽景宗和萧太后的功劳啊。
萧太后要是李治的老婆啧。
有能力,又爱儿子。总比过把瘾就死的皇帝强。
大唐高宗时期
以手托腮,李治双目微沉。
能称朕、予
这说明景宗之政确有皇后之助。
摄政之初,萧太后的父亲早已被害多年,后族无可依靠。
能领着儿子频繁南下,说明宗室诸王权重兵众,对圣宗皇位构成莫大威胁。
“唉”
李治深深叹口气。
天幕说的对,这就是他幻想中的皇后啊。
有能力,还爱孩子。
武周。
武则天感觉有点恼羞成怒。
一旁的李旦与太平缩了缩身子,不想触她霉头。
可惜,俩人此时在这就是最大的霉头。
“你们两人在想什么。”
“你们觉得朕对你们不好吗!”
李旦、太平:我冤啊!!!
大辽景宗时期
“咳咳!”
耶律贤呛到了。
伱们有病吧!
差三百年你们也能乱扯!
一旁的萧绰则面不改色。
唐高宗?也就不过尔尔吧。
被养的猎犬反噬自身,这可不是什么好猎人。
公元986年,宋太宗北伐。
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一起率兵驻扎驼罗口。
在萧绰与耶律隆绪的支援下,耶律休哥大败宋大将曹彬所率的军队,宋朝北伐失败
接着,萧绰西讨阴卜、敌烈诸部,东征高丽,又与高丽王建立了和亲关系。
大唐玄宗时期
“这娘们还挺能打。”
李隆基感觉心里酸酸的。
一个女子竟然这么能打。
而朕
摇摇头,李隆基不想这些烦心事。
“幸亏则天皇帝不能打。”
不然还有朕什么事。
能掌兵的皇帝是无法用玄武门来对付的。
打败宋朝后,萧太后开始进行全面改革。
公元988年,辽朝首开科举,虽仅取一人,却标志着汉族士人可以藉此进入辽朝统治阶层,也意味着辽朝统治基础的扩大。
公元990年,把原先隶属宫帐的奴隶户改编为部族,又把原来处于奴隶地位的旧部族经改编增置为平民性质的新部族。
同时规定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奴隶宫户。
使一大批奴隶取得了平民身份。
改革律法。契丹旧例,契丹人与汉人共案同罪时,重处汉人,轻处契丹人,同罪异判现象十分严重。
为实现蕃汉同律、法制汉化的改革,萧太后剥夺契丹贵族和奴隶主的一些司法特权,逐步推行蕃汉贵贱同罪同判的司法原则。
全面整顿吏治,以任官好坏作为考课标准。
改革赋税制度。主要内容就是将燕云地区推行的赋税制度扩展到其他头下州军地区,再把穆宗朝以来胁迫为部曲的奴隶都改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