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汉武帝的绝代佳人(2 / 3)

然而,朱颜辞镜,色衰爱弛,一代新人胜旧人。汉武帝后来迷上了李夫人,卫子夫渐渐失宠。不过,她依然宠辱不惊,细心做好分内的事情。

然而,自古无情帝王家。汉武帝晚年笃信巫蛊之事,信任奸臣江充,引发了一场巫蛊之祸。在这场人祸中,贤惠的卫子夫的儿子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卫子夫也自杀身亡,卫氏家族也遭到牵连。

李夫人:倾国倾城的短暂辉煌

李夫人是汉武帝爱上的第三个女人,她进入汉武帝的视野靠的是一首诗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因此,后来有了“倾国倾城”这个成语,形容的就是李夫人。

李夫人年轻貌美,很快受到汉武帝的宠爱。有一次,李夫人和汉武帝在一起,汉武帝觉得头痛,李夫人便拔下自己的玉簪子为他挠痒,于是有了“玉搔头”的典故。

李夫人非常聪明,与其他女人不同的是,她并不希望皇帝总是留在自己身边,而是拼命让汉武帝离开。这种欲擒故纵的战术,让汉武帝对她更加着迷。

李夫人给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后,身体虚弱,重病不起。她拼命捂着自己的被子,不让汉武帝看到她的面容,这一举动让汉武帝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甚是想念她,也因此爱屋及乌,对李家多有眷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家渐渐失宠。

她的兄长李延年被汉武帝下诏灭族,其弟弟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李家再次遭到清算,最终被屠戮殆尽。

钩弋夫人:神秘而悲惨的结局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爱上的第四位女人,她的事迹十分传奇,下场也极其悲惨。钩弋夫人姓赵,正史中未记载其名,多称为赵婕妤。她本是河间人。汉武帝巡游河间时,听说她紧握拳头,很多人都掰不开她的拳头。后来汉武帝掰开她的拳头,发现她掌中有一个玉钩,汉武帝非常喜欢她,于是将她接入宫中。因为她手掌中的玉钩,被称为“钩弋夫人”。

当时汉武帝已经60多岁,也就是说他和钩弋夫人的爱情属于“黄昏恋”。钩弋夫人没有让汉武帝失望,怀胎14个月,为汉武帝生下了刘弗陵,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

然而,巫蛊之祸的爆发让汉武帝失去了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亡。因此,汉武帝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犹豫不决。

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然而,作为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却没有等到荣耀。汉武帝担心刘弗陵年幼,女主垂帘会祸害国家,于是处死了无辜的钩弋夫人。

纵观四位绝代佳人的下场,历史总是如此残酷。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即使作为皇帝的女人,即便再受恩宠,终究不过是帝王手中的玩物,她们的生死以及家族的荣耀,全在于帝王的一念之间。

【一口气看完三国最被低估的江东第一谋士鲁肃历史小知识三国】

他是不输诸葛亮的江东第一谋士,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他也是演绎与历史反差最大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刻画成憨厚、近乎迂腐的老实人,而在史书中,他却是豪爽豁达的风流侠士。他就是三国时代最被低估的谋士——鲁肃。

鲁肃,字子敬,出身于巨富之家,有着无可置疑的“富二代”身份。

然而,鲁肃家境优渥却并非纨绔子弟,为人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他年少时期就气度不凡,颇有谋略,又身怀击剑骑射之术。鲁肃早年曾与周瑜结为好友。

随着江东形势发生变化,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执掌东吴。在周瑜的推荐下,鲁肃来到东吴。

鲁肃与孙权的第一次约谈相当传奇。两人同席而坐,共论天下大势。鲁肃的这番谋略被称为“榻上策”。

虽然在历史上他的“榻上策”名气不如诸葛亮的“隆中对”,但论战略水准却毫不逊色。鲁肃的“榻上策”精准地为孙权指出了战略问题和发展方向:

否定霸王之业:鲁肃指出,孙权仿效齐桓公、晋文公图霸业的设想是不现实的。因为曹操已取得控制东汉皇帝的有利地位,汉室已不可能恢复,曹操的力量也不是轻易可以铲除的。

割据江东,伺机而动:鲁肃建议孙权割据江东,利用曹操无暇南下的机会进攻刘表,占据荆州,进而占据长江以南,三分天下。随后建号称帝,逐步夺取天下。

鲁肃的“榻上策”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在许多观点上一致,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顶级策略,两者同样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并提出了远大的政治目标。

而鲁肃提出“榻上策”比《隆中对》还早了7年,由此可见鲁肃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眼光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

随着曹操稳定北方,担心被孙权抢先占据荆州,于是率军南下,引发了后来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前夕,刘表病死,鲁肃借“吊丧”之名前往襄阳,主动接应仓皇南逃的刘备,为孙刘结盟打下了基础。因此,鲁肃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