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武帝的丑闻(3 / 3)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脉络的延续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二是“大复仇主义”,这一思想在如今看来如同异类,但它恰恰代表了中国人血性的复仇哲学。

孔子曾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主张,如果别人伤害了你,就应该予以反击;别人给你帮助,就应该予以回报。

可见,孔子是反对所谓的“以德报怨”的道德绑架的。公羊学派继承了孔子“以直报怨”的思想,提倡“大复仇主义”。那么,公羊学派的复仇思想为何能成为中国人的复仇哲学呢?

其一,君父之仇必报

中国人有几大恨,其中“杀父之仇”为首。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是中国人仇恨的最高级别,也是千百年来印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东西。

而这一思想的来源正是公羊学派的大复仇主义。《公羊传》中说:“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这强调了国君和父亲之仇必报,是作为臣子和儿子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不仅如此,《公羊传》还提出了“仇者无视焉可以通”的原则,即任何时候都不能与仇人交往,表达了必须与仇人不共戴天的立场。

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一夜白头。他最终历经千辛万苦,攻破楚国,鞭尸楚平王,报了父兄之仇。

伍子胥的故事备受推崇,被称为“无双”。由此也能看出,中国人的血脉中一直有着对不义的愤怒和热血的复仇精神。公羊学派所阐发的“春秋大义”,也是古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