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动干戈伐江东(1 / 2)

张士诚得回书,大怒。这朱元璋竟然要五十万石粮草,他张士诚虽然有钱,但也不能这么造。

张士诚便没再回复,再次派兵增援常州。

朱元璋见张士诚没有回应,还增兵常州,便派常遇春领军两万,赴常州战场增援徐达。

朱元璋七万大军把常州城四面围住,日日攻城。常州守将吕珍也非泛泛之辈,把常州守得滴水不漏。

围城十余日,新降的义军元帅郑佥院率其所部兵马叛投张士诚。

张士诚大喜,遂命张德与郑佥院率军两万驰援常州。于城东南三十里与徐达,汤和所部激战。

战不半日,常遇春,廖永安率部从南城绕至张士诚军身后,与徐达,汤和前后夹击,张士诚军大败。

主将张德被擒,余部逃往常州城内。

张士诚见常州救不了,便遣宁国路长枪元帅谢国玺攻打广兴。

广兴府元帅邓愈出城迎敌。

谢国玺以其总管武世荣为先锋,武世荣不敌,被邓愈生擒,谢国玺只得退去。

年关刚过,时年二月,朱元璋再命耿炳文率军一万取长兴。

长兴守将赵打虎率兵三千迎战,不敌,败走湖州,耿炳文遂取长兴。

改长兴州为长安州,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刘成为左副元帅,李景元为右副元帅,共守长兴。

时年三月,常州被围近半年,日日苦战,城内粮草不支,援军又不来。

守将吕珍知常州不可久持,便趁夜率部突围而去,翌日,常州城破。

封赏功臣,升廖永安为行枢密院同佥,俞通海为行枢密院判官,常遇春为中翼大元帅,胡大海为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

置毗陵翼,以汤和为枢密院同佥,总管张赫为元帅,镇守常州。

四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大军五万,号称十万,攻打宁国路。

宁国路守将,长枪元帅谢国玺弃城遁走。其副将别不华,杨仲英闭城门拒守。

宁国城虽小,但城坚池深,城内军民十余万,精诚守城。

连日攻城,数日不克。常遇春亲率死士,身先士卒。

一手持矛,一手持盾,附云梯而上,身中数箭,尤攻城不止。城上箭矢如蝗,擂石如雨,常遇春虽悍勇无匹,但仍攻不上城头,只得退兵。

朱元璋得知,大怒,亲率一万大军至宁国。登高而望,见四周义军蚁附攻城,而久攻不下。

叹曰:“如斗之城,敢抗我雄师!”遂召众将共议破敌之计。

整军三日后,造飞车数百。飞车前编竹为重蔽,飞车在前,义军在飞车之后,四面同时攻城。

城上守军只见竹而不见敌军,箭矢无的,滚石擂木也被竹子挡开。

常遇春虽负伤,还是亲上前线,率数百死士为先锋,第一个杀上城墙。

上得城墙,常遇春如一尊杀神一般,矛出必见血,数息之间便捅死十数人。

城墙上的守军溃败,宁国城破,城内守将请降。

张士诚失了常州,又失了宁国,数战不胜,恼羞成怒。再令左丞潘原明,元帅严再兴攻打长兴。

耿炳文率部迎敌,突袭上新桥敌军大营,潘原明,严再兴败走。

时常遇春驻守铜陵,与军中大帐与众部下议事。忽闻帐下军士来报,池州路总管陶起祖来降。

常遇春略感惊异,却也不形于色,于帐中召见陶起祖。

陶起祖道:“池州兵士寡弱,大帅可直取池州。”

常遇春大喜,遂派赵忠,王敬祖攻打池州青阳县。

池州为徐寿辉所占,见常遇春攻池州,池州兵少,总管又叛降,徐寿辉便遣蕲州守将双刀赵普胜来援池州。

赵普胜昔日与俞通海扎寨巢湖,为庐州左君弼所困,于和阳求助。朱元璋亲率大军为其解困。不想未随朱元璋回和阳,于半路率部投了徐寿辉。

赵普胜善使双刀,人亦称之为双刀赵。

两军交战,王敬祖率数十骑突入敌阵,敌阵大乱,赵普胜见败相已成,只得引兵北走,王敬祖克青阳县。

赵普胜率军退入池州。

报至朱元璋,朱元璋觉得此时正与张士诚打得难解难分,若再惹上徐寿辉,只怕如果二人东西两路来攻,怕不好应付。

便下令常遇春不要着急攻打池州,厉枪秣马,以待天时。

与此同时,俞通海率水师顺长江东进太湖,张士诚部将钮津率军于马迹山阻击。

俞通海站于旗舰船头,见敌军舟小,人马亦不多,便率水军直冲敌军舰阵。

用弓箭,投石机等与之对轰,钮津不敌,引水师败走。俞通海命全军出击,紧追钮津船队。

追不数里,张士诚部将吕珍率队杀出。众将见敌军势大,便对俞通海道:“大帅,敌军势大,我们撤吧!”

俞通海道:“不可!现在敌众我寡,若引军后撤,不但敌军会咬住我们,撤退是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