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阴差阳错下和阳(1 / 2)

郭子兴盯着地图上的金陵,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你也说金陵乃江南巨城,又据长江天险以守,以现在滁阳的兵力,想下金陵无异于痴人说梦。”

郭子兴又摇了摇头,“要拿下采石,需有水师,现在滁阳一无战船巨舰,二无善水战之兵。要徐图应天,只怕没个三年五载,事不可成,现在天下风云变幻,谁又知道三年五载后,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朱元璋回道:“欲成大事,怎可急于一时。若此时称王,元军必来,属下言尽于此,望大帅三思。”

郭子兴思量再三,也没再提称王之事。

当月,朱元璋姐夫李贞携子保保来投奔朱元璋,告知他二姐已死,朱元璋唏嘘不已。给他外甥赐名文忠,后来这李文忠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后论功行赏,成为大明开国六公之一的曹国公。

第二年开春,滁阳缺粮,郭子兴召众人商议,朱元璋献计取阳和。

派三千人穿青衣,扮成庐州义兵,带酒肉银钱,假装进和阳犒劳守城将士,随后派一万义军尾随其后。

等三千假义兵进城为内应,举火为号,一万义军随即攻城,和阳必破。

郭子兴依计,派张天祐、汤和、赵继祖领三千精壮,假扮庐州义,耿再成领兵一万尾随。

这一日,张天祐带兵到了步阳关,正值中午,阳和百姓以为庐州义兵前来犒军,甚是高兴,便箪食壶浆,置牛酒以迎。

不想这一耽搁,还走错了路,就误了时辰。张天祐还没到,耿再成已领兵到了和阳城下。

耿再成见城内无人举火,以为张天祐被识破身份陷于城内,便领军攻城。

和阳守将是元平章也先帖木儿,也是一名勇将,见红军义军来攻城,便紧闭城门,依城池拒守。

耿再成担心张天祐安危,身先士卒,攻城甚急,元军据城池而守,城墙之上箭如雨下。

耿再成一个不慎,中了一箭。见主将受伤,和阳城又急攻不下,不得已,红巾义军只能退去。

也先帖木儿见敌军退却,急引和阳兵出城,追杀义军。

耿再成受伤不能再战,义军自是不敌,这一败,就败退了三十里,已近滁州地界。

也先帖木儿也担心后面有伏兵,加上天色渐晚,便不再追击,领兵回和阳而去。

不想,走到半道,正遇到张天祐的人马,双方又是一场混战,也先帖木儿势大,加之其勇武过人,张天祐不敌,便往和阳小西门败退。

城中守军以为是元军得胜回城,便开了城门。随即发现来者不是元军,便急忙收吊桥,欲关城门。

义军先锋汤和单骑策马向前,一刀砍断了吊桥的绳索,攻破了阳和西门,随即领军入了阳和城。

此时阳和是一座空城,城内守军不足五百,汤和带队一阵冲杀,便将守城之军士全部拿下,随即据城而守。

也先帖木儿到得西门,见城门紧闭,但吊桥未收,便令人放火烧城门。

阳和本是小城,那城门乃是木门而非铁门,若门被烧毁,元军从城门而入,城内守军必不可敌。

张天祐忙命人从城中各处寻找石材,以石材塞住城门。

也先帖木儿见木门烧毁后,城门为石材所阻,攻之不下,又天色已晚,恐之前的义军再回头来攻,便趁夜领军遁去。

耿再成兵败回滁阳,急报郭子兴。“属下无能,未能拿下和阳,张副帅恐怕也陷于和阳城内,请大帅治罪!”

郭子兴见耿再成身上的箭矢都还没拔下,也没有立马问罪,问道:“你看到天祐了吗,他人是生是死?”

耿再成回道:“末将按约定时辰率军抵达和阳之时,并未见城中举火,担心张副帅安危,便急忙攻城。怎奈久攻不下,且末将为箭矢所伤无力再战,便只能退兵回滁阳。至于张副帅生死,末将实在不敢妄言。”

郭子兴叹了口气,“罢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且先退下治伤吧。”

郭子兴召来朱元璋,怒斥道:“你想的好计策,现在好啦,天祐生死未卜,耿再成兵败,损兵折将,你说说,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也是大惊,“大帅莫急,此事因属下而起,明日我便领兵两千,去取和阳,救张副帅,若是拿不下和阳,属下提头来见便是!”

正当二人商议再下和阳之际,郭子兴亲兵来报,有元廷使者前来招安。

郭子兴正在气头上,怒道:“招个屁的安,去!把那使者杀了,把人头给元狗送回去,让他们不怕死的只管来,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两个我杀一双!”

朱元璋赶忙制止道:“大帅息怒,此时城中粮草不济,若杀了使者,元军来犯,怕滁阳城坚持不了多久,还是先稳住使者,等属下拿下和阳,城中粮草充足以后,再与元狗决一死战!”

郭子兴想了想,有道理,便让亲兵召元廷使者来见。

那使者进得帐来甚是无礼,十分嚣张。

郭子兴心中有气,但按了下来,问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