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缓兵之计退雄兵(1 / 2)

蛮子海牙回过味来,见义军退走,便差先头部队率三千骑兵前去追击。

元军来势极快,而义军中有老弱妇孺,行军极慢。探马来报,元军骑兵尾随而至,朱元璋令赵德胜垫后阻敌。

这赵德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猛将,身高九尺,虎背熊腰,力大无穷,面黑虬髯,使一支丈半长的马槊,人送外号黑赵岁。

待得元军袭来,赵德胜一马当先,一合斩敌先锋大将于马下,再大肆冲杀了一阵,元军皆惧黑赵岁勇武,不敢上前。

直至天已入暮,元军只得退却数里安营扎寨,等后方援军。

当晚朱元璋过了滁河,见河边有一密林,便令耿再成引两千骑去接应赵德胜,自将精兵五千伏于密林之中,并嘱咐耿再成道:“此去许败不许胜,引追兵过滁河。等元军半渡之时,我领义士从林中杀出,届时以炮火为号,你再回师与我一起杀贼。”

耿再成领命而去,到得第二日一早,便见前方两军厮杀在一起。

赵德胜仍旧勇猛无匹,单人单骑于敌阵中冲杀,鲜有一合之将,但怎奈元军势大,且有弓箭手压阵,赵德胜已身中三箭。

耿再成见情势紧急,便率骑军直入敌阵,将赵德胜换了出来。

赵德胜虽勇猛,但身中数箭,失血颇多,全赖一口气撑着没有倒下,见得援兵已至,等撤出战阵,竟直接昏了过去。

蛮子海牙见耿再成来援,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便策马入阵与耿再成战至一处。

耿再成与蛮子海牙本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百合之内难分胜负,二人战至一处自是难解难分。

战了三四十合,耿再成见时机差不多时,便卖了个破绽,佯装不敌,引军西撤。身后元军自是不肯撒手,紧追不舍。

等义军过了滁河,蛮子海牙见河边密林,怕有伏兵,欲暂停追击,怎奈前锋追得太凶,一时军令无法及时传到。

等得元军前锋半渡滁河之时,只听得三声炮响,朱元璋引五千伏兵尽出,耿再成又领众将士杀了个回马枪。

元军一时不备,被义军这么一冲,于滁河大败,人马相践,落河淹死者无算。

朱元璋又胜了一阵,俘获许多降兵,骡马,辎重。只是海牙蛮子及时稳住了中军,并未冒进,两军便隔河相对。

此时徐达,李善长引援兵前来。

当晚,中军大营,朱元璋与众将商议对敌之策。

朱元璋眉头紧锁,“这次元军势大,六合已不保,敌军兵锋已入滁州地界。现在海牙蛮子我们还能与之相抗,等得脱脱引大军西进,只怕离滁阳城破也就不远了,不知李先生可有良策。”

李善长沉吟片刻,道:“既无法正面破敌,为今之计,只有一字——拖。”

朱元璋奇道:“怎么个拖法?”

李善长轻抚胡须,“明日遣一人,将所获人马,辎重送还元军,许以求和之意。元军必不再进,乘机回滁阳厉兵秣马,以待天时。”

耿再成在一旁奇道:“是向元军投降吗?”

李善长笑道:“非也,明日以滁州平民百姓的身份与元军求和,言吾非义军,乃百姓良民自保之民兵,再许以重利,元军自然退去,元军欲再还滁阳,怕也要等到脱脱彻底荡平高邮之后。”

朱元璋无奈只得依李善长之计。

翌日,李善长扮作一富商,领众人渡河去还昨日俘获,且备下不少金银酒肉以犒元军。

海牙蛮子见商贾渡滁河而来,心中疑惑,但见来人不多,也不怕有诈。

李善长表明来意,向海牙蛮子道:“小可是滁州的一商户,昨日受全城百姓之托来犒劳将军及众将士。”

海牙蛮子奇道:“对面不是红巾反贼?”

李善长笑道:“什么反贼,就是一些青壮,如今天下大乱,流寇四起,当地乡绅组织了些民兵以自保而已。冒犯了将军,特让小可率百姓箪食壶浆以谢王师,都是误会。现在高邮城贼首未诛,还望将军赶紧破贼,还天下以太平。

李善长再屏退左右,打开一口箱子,里面明晃晃的全是黄金。

悄声对海牙蛮子道:“除了之前将军所陷人马,辎重现全部归还,这里有黄金五百两,聊表滁州百姓心意,还望将军笑纳。”

海牙蛮子见到这黄金,心动不已,笑道:“原来如此,误会一场,哈哈。”

恭送李善长及众人后,便引军而还。元军退去后,郭子兴大喜,重赏诸将。

元军退去后,脱脱急攻高邮,张士诚眼看着就要城破,便四处求援。怎奈脱脱势大,无人敢撄其锋芒。

不想元廷内乱,元帝怕脱脱做大,便轻信谗言,夺了脱脱的兵权,流放云南大理,不久便被哈麻矫诏鸩杀,元末一代名将,就此落幕,元廷的最后一根擎天玉柱轰然倒塌。

同时原本一心平乱的元军各路势力没了主心骨后,也是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各路义军势力更盛,本就风雨飘摇的元廷,更加的摇摇欲坠。

郭子兴与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