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孙承宗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卢象升进宫见驾的第二天,孙承宗到了。
“孙师请起,孙师为大明奉献了半辈子,朕受不起孙师这一拜。”不等孙承宗跪下去,早就做好搀扶孙承宗准备的刘学立刻上前拦住了下跪的孙承宗。孙承宗曾经是朱由校的老师,刘学称呼对方一声孙师也是合情合理的。
“陛下,君臣有别,见了皇帝而不跪,那样的大臣不是奸臣就是谋逆的叛徒。如果陛下不想让老臣背上骂名,还请陛下让老臣把礼行完。”对于刘学的搀扶,孙承宗一点都不领情,他固执的看着刘学,态度十分的坚定。
见孙承宗执意如此,刘学便不再阻拦。有些人以可以不对皇帝下跪为荣,而有一些人又十分坚持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道统,认为臣子见了皇帝是必须要下跪的,不跪就是不懂礼数。
“老臣孙承宗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待刘学退开一些后,孙承宗跪在地上规规矩矩的给刘学行了个跪拜的大礼。
“孙师快快请起。”等孙承宗磕完头,刘学上前一步,伸手搀扶住了孙承宗的双臂。孙承宗生于1563年,到今年虚岁已经65岁了,在医疗水平还不发达的明朝,这个年龄已经是老人中的长寿者了。如果换了普通人,这个年龄早就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当然前两年孙承宗辞官回家后,就是在家里养老,只是今天刘学又把他给召了回来。
“谢陛下隆恩。”孙承宗能文能武,虽然已经65岁了,头发胡须都已花白,但他的体格还算健硕,跪下再站起来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硬把孙承宗扶起来后,刘学朝一旁的王承恩说道:“快给孙师搬把椅子过来。”历史上,孙承宗是被归到了东林党一脉,而且他在督师蓟辽的时候,不光是大力练兵,还广修城堡。虽说收复了整个辽西走廊,但也把本就不富裕的大明财政给拖入了深渊。
曾经孙承宗和王在晋就辽东问题有过一次争论,孙承宗主张收复辽西走廊,修建关宁防线。而王在晋则主张收缩兵力,放弃关外的所有土地,死守山海关。二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最后谁把谁说的哑口无言已经无从考证了。
对于山海关外的土地到底是守,还是弃一事上,刘学已经拿定主意了。现在张献忠在关外,只要张献忠能够将后金挡上一挡,等自己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后,他完全可以通过一战而搞定后金。哪怕不能将后金彻底消灭掉,至少也能让对方无力再南下侵略大明。
对辽东之事已经有了决断,按说就可以不找孙承宗了,但刘学看中的不是孙承宗带兵的能力,而是和卢象升一样的正直。孙承宗今年六十多岁了,在大明的朝堂上混了几十年,威望是有的,进入内阁的资历也是有的。把威望甚隆的孙承宗弄进内阁里,让他和卢象升两个人互相呼应,对于稳定大明内部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孙师请坐。”刘学让孙承宗坐下,然后亲手接过红花端上来的茶杯放在了孙承宗身边的桌子上。“孙师一路奔波,想必是劳累的很了,还请孙师先喝杯茶,解解乏。”
“谢陛下。”孙承宗道了声谢,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把茶杯放下,孙承宗看着刘学说道:“不知陛下召老臣进京所为何事?”
刘学走回自己的椅子坐下来,然后说道:“不瞒孙师,这次朕把孙师找来,是想让孙师帮帮朕的。朕知道孙师年事已高,且孙师为大明社稷劳累了半生,到如今该享享清福,陪陪家人了,可是朕不得不把孙师找来,让孙师再帮朕一次。”
“陛下,就像陛下说的,臣年事已高,已无精力再入朝堂,所以还请陛下高抬贵手,让老臣回家养老吧。”孙承宗之所以辞官,就是因为它看不惯朝廷上的争斗,还有就是他非常厌恶权倾朝野,陷害忠良的魏忠贤。
“孙师是在责怪朕不杀魏忠贤吗?”历史上孙承宗在崇祯二年,也就是1629年再次入朝为官,而当时的魏忠贤早已尸骨不存。而现在,在刘学的邀请下孙承宗却不愿出仕,刘学能想到的原因也就这一个了。
“陛下,老臣并没有责怪陛下的意思。陛下是天子,智慧自然是超越所有人的,陛下如何做都是有道理的,这不是老臣这个凡夫俗子能够评判的。”孙承宗淡淡的说道。
刘学站起身,看着孙承宗说道:“朕知道孙师是在责怪朕,责怪朕没有对付嚣张跋扈的魏忠贤,可是朕不生气,因为朕知道孙师的责怪是对的。魏忠贤结党营私,贪污受贿,陷害忠良,可谓是坏事做尽,照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杀他十次都难抵其罪。然而,朕现在还不能不动他,一个是因为朕还没有动他的实力,朕刚刚登基,朝廷中谁忠谁奸还分不清楚,所以朕不敢贸然动手。另外,朕不动他,是因为朕留着他还有用,等朕把魏忠贤的剩余价值榨干净后,朕自然不会放过他。”
“陛下,魏忠贤已经为祸朝廷数年之久,朝中已被他弄的乌烟瘴气,如今的朝廷奸臣当道,忠良尽丧。魏忠贤早一日倒台,大明受到的损失就少一分。如果陛下有对付魏忠贤的意思,老臣愿为陛下的马前卒。老臣为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