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厅内,忽然传出阵阵激烈的响声。
只见一明黄色的身影,正在与一道淡蓝色的人影,不断交手,二人所过之处,余势震得周围青石地板寸寸龟裂,可见其比斗之激烈。
“碰——!”
忽然,二人一触即分。
只见鸠摩智行了一记佛礼,道:“阿弥陀佛,这些日子以来,与慕容公子切磋,小僧却是受益良多,不过今日却是打算,向公子辞行。”
“哦,这是为何?”
经过这段时间相处,苏子墨倒是发现,鸠摩智此人,除了对武学有着难以形容的偏执之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倒也挺符合一代高僧的风范。
因此,除了时不时以高明武学来诱惑鸠摩智之外,更多时候,苏子墨倒是与鸠摩智侃侃而谈,二人的关系渐渐亲近了许多。
“实才吐蕃国主飞鸽传书,召小僧速速回去,说是有要事相商,这才不得不向公子辞行,”鸠摩智道,眼中不乏遗憾之色。
毕竟,这些天内,他也是发现,这位慕容公子武学见底,实在是高山仰止,心中佩服不已。
而慕容家藏书千卷,对他这种武痴来说,也是一种难言的诱惑。
送走了鸠摩智之后,燕子坞内,又是变得冷清了许多。
至于段誉,早在第二天的时候,便已然离开。
毕竟他此行为鸠摩智所掳走,而大理段氏上上下下,都在忙着寻找,自然是要先回去报个平安。
…………
“公子,您让属下找的那位名叫方腊的年轻人,目前已经找到。”
几日后,包不同、风波恶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了燕子坞。
一见面,便带来了这一条消息。
“哦?”
闻言,苏子墨眼中泛起一丝玩味之色。
事前他让二人前往歙州,寻找方腊,不过是临时起意,却不曾想,二人竟然真的找到了此人。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方腊,又名方十三,北宋歙州人。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方腊组织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被奉为“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帮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39名首领被俘。
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被处决,起义失败。
可以说,方腊此人,乃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
只不过,历史上类似这样的农民起义,虽然一时间声势浩大,但终究不得章法,难成气候,更因自身阶级局限性,极难上得了台面。
因此,苏子墨才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包不同和风波恶派出,前去寻找方腊。
如今恰逢元佑八年,距离方腊起义,尚有二三十年的距离,而此时若是将之收服,加以调教,倒是不失为一员大将。
而且,此时距离王安石变法,也不过才过去了十余年时间,新旧两党之间,相互倾轧,朝政混乱,便是作为皇帝的宋哲宗,也是无法自拔。
这种情况下,却是复国的最好时机。
一念及此,苏子墨心中便是有了决断,转头看向包不同与风波恶,幽幽道:“包三哥,风四哥,这一趟也算是辛苦你们了,日后我慕容复若是事成,封侯授爵,自然少不了二位!”
听到这话,饶是包不同、风波恶心中有所准备,也是不由一喜,齐声道。
“为公子爷效力,吾等义不容辞!”
二人皆是慕容家的家臣,虽说武功尚且还过得去,但不过是草莽之辈,面对着封侯授爵的诱惑,自然是难以抵抗,恨不得能将身家性命都交托给苏子墨。
“走,随我去见见这方腊。”
二人闻言,也是不由对视了一眼,心中有些好奇,到底那方腊何德何能,令苏子墨青睐有加。
很快,三人便是见到了方腊。
此刻的方腊,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帮佣,有些局促不安的坐在椅子上。
见到苏子墨等人,却是连忙起身。
“小人方腊,见过慕容公子。”
显然,在来之前,他便已经从包不同和风波恶的口中,得知了眼前之人的身份,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别紧张。”
似乎看出了方腊的局促,苏子墨一笑,幽幽道:“方腊,你可知本公子为何要见你?”
“小人不知。”
方腊摇头,脸上满是茫然之色。
却是很好的掩饰住了,眼中那一闪而逝的精光。
“呵。”
对此,苏子墨不由淡笑。
以他的阅历,如何看不出方腊这副表现,乃是刻意藏拙,也不点破,而是淡淡道:“方腊,本公子知道,你心中自有一番报复,不知你可愿为我慕容家所用?”
“小人……小人愿意。”
“很好,服下这粒药丸吧。”
说着,便是从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