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天朝的铁靴踩上英格兰的泥土,那整个岛屿的沦陷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比奇角海战结束之后,整个欧洲都作出了这个判断,因为所有人都很清楚,目前那座岛屿上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阻挡天朝军队的进攻。
究其原因并不天朝的铁靴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在英军的主力并不是在英格兰,而是由威廉三世
尽管篡位之后,威廉三世在英格兰与苏格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在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爱尔兰,人们却拒绝承认他的王冠,将国教军队包围在其唯一驻地伦敦德里。1689年春,詹姆士二世与法国远征军抵达爱尔兰,让爱尔兰的情势更加危急。詹姆士与法爱联军正将爱尔兰残余的英军围困于最后的据点伦敦德里。
在1689年冬季的惨痛损失后,威廉期盼亲自在爱尔兰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一劳永逸地解决爱尔兰的后患,然后腾出手来解决来自法国以及天朝的威胁。在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后,1690年6月11日,288艘运输船载着威廉三世与一万五千大军横跨圣乔治海峡,于三天后抵达目的地。在威廉三世亲征爱尔兰时,英格兰的内部事务则被交由留守伦敦的妻子、与之共治国家的玛丽女王。
比奇角惨败,把英国的海上力量全都送进了冰冷的大海,而随着英国失去舰队,在威廉三世率领的近三万人的大军,也全都留在了爱尔兰,或许他们可以在爱尔兰取得优势,但是却无法返回英格兰,阻挡天朝的进攻。
终于,在世人的注视中,天朝的铁靴踏上了英格兰的土地,不过,担任主力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天朝大军,而是英国人自己。
“陛下,现在,那些叛徒正在朝着伦敦进攻,而且他们沿途还在不断的招募军队”
毕恭毕敬的站在安妮女王的面前,约翰丘吉尔的脸色显得极为难看。
曾几何时,他曾信誓旦旦的宣称能够击败明军,但是现在,面对明军的进攻,他却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他们。
在威廉国王把一万五千大军带到爱尔兰之后,那里的英军超过了三万人,可是现在整个英格兰,满打满算只剩下不到两万五千的陆军,而且这点部队还分散在各个地方,甚至都不够明军塞牙缝的。更何况明军还在招募军队。
英格兰本土防御的空虚逼得丘吉尔甚至想要把驻扎在苏格兰的军队抽调回来,那怕是就是在苏格兰存在着反叛力量的前提下,企图用远水救近渴。
但是驻扎苏格兰的部队可不是说调动就能调动的,那些部队是保证苏格兰稳定的基础,一但那些军队离开了苏格兰,反叛就有可能再次爆发,所以他压根就不能轻易动用。特别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要是苏格兰再出一点乱子,那么英国的的末日就不可避免了。
更何况,即便是他想要调动,也无法在短期内把军队调回来。
毕竟,天朝压根就没有给他时间。
“不是有很多人都在传说着那些叛徒的暴行吗”
安妮女王不解的问道。由于她登基时患有痛风,身体肥胖行动不便,动时需要乘坐轮椅或者拖车,所以和往常一样,她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
“为什么还是有人帮助他们”
“陛下,因为天朝的许诺,天朝不仅高额的军饷,甚至还给了他们一张船票前往殖民地的船票,只要他们愿意在接受天朝的雇佣,成为天朝的雇佣兵,就获准在战后前往天朝的殖民地。”
丘吉尔的语气显得有些无奈。
“对于那些农夫而言,或许,这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在他的心里,甚至暗自庆幸,幸好天朝没有说,只要投降就可以获得去天朝的机会,要不然甚至不怀疑一夜之间,所有人都会投降。
毕竟,在过去的多年间,对于英国人而言,天朝就是天堂,现在天堂向人们敞开了大门,谁又会拒绝
“或许有勇敢的人反抗,但是更多的人却选择了合作,不但有人加入他们的军队,为他们作战,更多的人给他们带路,为他们各种支持,甚至就是许多商人也乐意向他们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毕竟,西洋银行的银元券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
丘吉尔的话,让安妮整个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她静静的坐在那里,看似平静的神情中带着一丝惶恐。
“现在,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攻进伦敦,我的建议是陛下应该尽快离开这里离开伦敦。”
“似乎,我理解了詹姆斯”
安妮口中的詹姆斯是她的父亲,她理解父亲为什么选择逃走,因为即便是抵抗也只是死路一条。
可是自尊心让安妮拒绝了逃走。
“我的朋友,那么现在我应该怎么办呢逃走你觉得这是一个国王应该做的事情吗我想,也许,我们还有其它的选择。”
丘吉尔是靠着他妻子萨拉詹宁斯与安妮女王的私密友谊,成为女王的亲近心腹大臣,也深为女王所信任,面对女王的询问,丘吉尔沉默片刻,然后说道。
“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