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太爷爷是王守哲(1 / 4)

保护我方族长 傲无常 7985 字 3个月前

长宁卫新安镇。

自开荒起迄今,已有近五十年了。

如今的新安镇,已进入到了开发成熟阶段,大大小小的农庄遍布新安镇。

除了世家农庄之外,还有一个个的村庄,依山傍水而建。所居住的村民,都是前期追随王氏前来开荒的平民。

那些平民,都是来自于长宁卫或是附近几个卫的穷困平民家庭,或是一些解除了契约的佃农家庭。迁徙开荒虽然危险,可一旦成功站稳脚跟后便能拥有不少自耕田家庭总收入能有质的飞越。

长宁王氏持开拓令于新安镇开荒,并非就是说将整个新安镇所有的土地都圈起来,成为王氏的私人农庄。

大乾国之所以鼓励开荒,甚至会给予一些资金支持。主要目的还是开拓国土,增加整个人类的繁衍栖息地。因此,参与开荒的家族有权根据投入多寡,优先圈地打造农庄,却也必须引导愿意开荒的普通平民在此地繁衍生息。

此外,官府会根据世家间的协议划分出世家辖地,所有辖地内的平民,都属于世家辖地民。世家负有守土安民之责,同时也得负担起收缴税款等职责。

作为回报,世家辖地内的四成税中,有一成税归当地世家所有。

由此可见,归附于世家下面的土地和平民,叫做管辖地,而不是私人领地。只有那些得官府丈量登记,并且认可后的农庄等,才能算是世家合法的私产。

只是长宁王氏太过强大,地方官府的影响力已被降到了最低。只要不是违反国法,大部分状态下,都是任由王氏摆布。

好在长宁王氏并非那等对平民敲骨吸髓的恶霸型世家,反而对辖下平民们颇为照顾,有什么发财的机会都想着他们。

新安镇东浜村。

此处地处镇子西北,因河浜与乱石丘陵较多之故,此处可开垦的良田比较细碎杂乱,不符合王氏大型农庄生产模式。

因此,有一群平民定居在此,在王氏的引导下进行拓荒。数十年的过去了,东浜村已经繁衍定居人口约一千三百人,其中少量良田以耕种王氏粮种,大部分劣等田被改造成了桑基鱼塘模式。

鱼塘养殖的鱼,王氏鱼档会统一收购。而桑树的品种,也是王氏的优质品种,养出的桑蚕成活率高,生茧品质出众。

而生茧的销量也不用担心,姻亲联盟的联合缫丝厂会统一收购。

因此,东浜村的村民们收入不错,安居乐业下也愿意将孩子们送进村学内接受启蒙教育。

村学,乃是王氏与官府联合办理的启蒙学堂,由王氏族学培养“先生”,在各村学轮值教学,给适龄学童普及基础教育,只收取一些基础费用,其余钱都是王氏和官府补贴。

东浜村学,位于村口,乃是用上好砖瓦与洋灰所建。不算太好看,却十分结实。

此时,约有七八十位学童,正在村学内认真地听着课。

教室外。

一位身材微胖,约有五六十岁模样的富贵男子,正在点头哈腰地说道“七小公子,咱们东浜村的村学,向来是新安镇个村学内比较优秀的。每年都会有三四个优秀学童,考上王氏族学,每年都有人入选咱们王氏的家仆队伍。”

如今的王氏家仆,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想进入王氏家仆体系,可得在整个王氏族学中的成绩比较优秀才行。他们未来的发展路线,也可以从侍女,小厮等活计干起,随后逐步走向管事类的管理岗位,或是大管事级的领导岗位。

除了家仆体系外,王氏还有家丁体系,家将体系。后两者的成绩要求略低,却对血脉资质有较高要求。除此之外,还有王氏各类工种体系,代表的都是不同的发展方向。

被称为“七小公子”的,乃是一位面色稚嫩的小小少年。他身穿着云纹灵棉布料锦衣,腰间系着玉带,脚穿剑履而腰悬灵玉,一副典型的富贵人家的小公子哥儿。

这小公子哥儿的身份可不简单,他乃是长宁王氏当今的嫡脉长重孙儿王安业,正是王氏安字辈排行老七,因此人称七小公子。

非但如此,他的母族来历同样不凡,母亲钱雨柔可是陇左钱氏当代族长的嫡长孙女。身负王氏和钱氏两大嫡长脉的身份,可想而知王安业的身份何等之高

因此,他身后除了两名机灵的小厮外,出行在外,还有两名灵台境家将护卫在明处随侍。

而在暗处,更是又一名来自钱氏的天人境家将族老十二个时辰照拂着。可见,便是连钱氏也是极为重视这个外嫡血脉。

此等护卫待遇,整个王氏是独一份的。

只见王安业背负着双手,慵懒地问了一句“听说,刘里正最近纳了门小妾恭喜恭喜啊。”

王安业虽然才九岁,也时常跟在太爷爷王守哲身边耳提面命,王氏族学也待了有三年了,自然不同于一般孩子,说起话来,颇有一副老成在在的模样。

“这”刘里正当即汗如雨下,他先前还在纳闷呢,堂堂王氏嫡长重孙,为何来视察小小村子的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