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一起搞波大事呗?(2 / 3)

吕武问了一句有没有公示。

士鲂答曰:“法不明,何为法,何以行?”

律法的制定就是要让人知道,什么事情做了会遭到惩罚。

不是制定完律法之后,等着别人去犯法了,才告诉谁犯了哪条律法。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吕武心想:“道理是这个道理,谁能记得住那么多啊。”

这一点倒是他错了。

现在又不是现代。

现如今追求的是三言两语就将事情整明白,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更直接一点的说,大体上规范干了什么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没一条又一条的细化。

到了刻板办事的人手里,干起事情会相当的简单和直接。

一旦落到了懂得操作的人手中,拥有很多解释方式的律法,看是怎么个解读方式了。

这个也是细化与笼统化之间的差距。

现在公示律法是写在显眼地方的墙上,一般是在城门这种进出口的位置。

吕武有点印象。

某次进出城池时,看到有人在向黎庶大声公布出台了什么新的律法。

这个就是士鲂所说,律法是用来阻劝不要去犯法,一旦犯了法就要遭到什么样的惩罚。

阴氏那边,一样会有专门的“胥”在干同样的事情。

不是没写在显眼的地方。

主要是,也要人人都认识字呀!

不识字,只能听别人念咯。

几次交流下来。

吕武有点概念了。

现在制定律法不能太复杂。

一旦太复杂,别人搞不懂里面的道道,不知道干了什么是犯法,跟没制定压根就没区别。

归纳起来就是,要简单、粗暴又直接!

吕武与士鲂三天两头接触,谈什么外人并不知道。

各个家族的理解是,阴氏开始和范氏勾搭了。

某次。

国君着实是忍不住,问道:“卿与下军佐商议出征秦国一事?”

啊?

主要是在聊律法的事情。

出征秦国的事宜聊得比较少。

吕武的想法是:“这位国君是个什么意思,接触多了产生忌惮?”

他嘴上却说:“出征事宜已然妥当,臣求教下军佐律法之事。”

国君却是露出了蜜汁表情。

现在讲的是术业有专攻。

哪个家族擅长什么,一般会全心全意地扑在自己说擅长的事情上面,需要等完全摸熟吃透,才会想着去涉及其它。

范氏已经有好几代人负责晋国的律法制定,一直以来没有放弃继续研究,只是出台的律法越来越少。

国君犹豫了一下,又问:“为何?”

是好奇,还是怎么啦?

连这个也要问啊!

吕武听说国君对韩厥、中行偃……等等很多贵族,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会过问一嘴。

这样的人……,又或者说这样的国君,表现出了强烈没有安全感的同时,展露出了属于自己的掌控欲望。

事实上,越是没有安全感的君主,掌控欲就越强。

吕武却没回答,话题转到了出征秦国的事情上面。

靠拢向国君是一回事。

表达出善意也要有个限度。

一旦让国君认为可以任意拿捏,必然会是当炮灰的命。

吕武转话题。

国君也没有再追问。

这样的表现是国君一贯的处事原则。

懂得尺度,才不至于令人生出强烈的反感。

他对再次征讨秦国很在意,说道:“二‘军’攻秦,需使之洞察,不生反晋之心。”

要求有点高。

就是打得秦国不敢再有东出的念头。

这样一来,不打疼秦国,很难办到。

一旦将秦国给打疼,又可能会让秦国会跟晋国死磕到底。

国君想要的是恢复晋国的霸业。

那么,晋国最大的敌人就是楚国。

又或者换种说法?

周王室下面的诸侯国是一个体系,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中只有楚国跟自己不是一伙,又能威胁到他们这个体系。

晋国能压制楚国对周王室下面的各个诸侯国都有好处,免得发生山河破碎、日月倒悬的变革。

说白了就是,包含国家制度、价值观、思想观,两种文明体系之间的竞争。

能将楚国摁在地上锤的晋国才是中原各个诸侯国打从心里承认的老大。

反过来被楚国摁在地上锤的晋国,必然会让某个诸侯国心生“矮油,老大不行啦?我行我上啊!”的念头。

这样一来,周王室体系中的各国该乱起来,谁都想争当老大。

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

曾经当过老大的齐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