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可以轻松奔跑起来,节奏无比丝滑。
“直接用任何动物的脑细胞都不行,因为动物脑细胞都是控制动物躯体用的,而不是控制超算用的,有五花八门的冗余功能和冗余基因。”
“所以袁天罡他们决定想方设法造出合适的人造脑细胞,必须纯粹、简单、能活、规律性强,这样才能稳定地待在管内充当意识超算的基本单位,就像漫画家把现实中复杂细腻的动物给抽象成简笔画,袁天罡他们也要造抽象版本的脑细胞。”
“有意思,上个世纪工程师们想方设法找到不同的材料,先提纯单质再掺入不同的元素,以便制成半导体的pn两端,这个世纪的超算工程师想方设法找合适的脑细胞,先敲除多余基因再添加不同的基因,制成脑细胞管里不同类型的人造脑细胞。”
“袁天罡他们用的章鱼脑细胞,反复基因编辑,做了……300多种人造脑细胞?这么速度吗?他们那点人手不可能啊?该不会是让红毛猩猩们充当实验苦力吧?”
“应该不会,我估计是抓了学弟学妹帮忙做,毕竟新学期又有天才院的新生来上学了,动物园和学校离的那么近,抓壮丁很方便,一大堆人没日没夜做,做出来三百种,然后筛选出72种大概能用的,往脑细胞管里塞。”
“那咱们岂不是还得加开一份工资?”
“我觉得袁天罡他们有良心的话会自掏腰包给学弟学妹开工资,反正他们钱多的花不完,总不能白嫖自家弟弟妹妹的劳动力吧?”
“不同类型的脑细胞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所以又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脑细胞管,内置碳纳米管的骨架,像迷你蜂箱一样,人造脑细胞就像小蜜蜂一样老老实实趴在碳纳米管蜂巢上,继而形成非常稳定的排列,只要脑细胞死亡病变数量不超过设计冗余,那这个脑细胞管就能用。”
“精致,太精致了,简直就是艺术!”
“小的脑细胞管会被排列在大一号的脑细胞管里,大一号的脑细胞管还不仅仅是一个容器,也有调整信号的作用,可以旋转拨动小的脑细胞管,这设计灵感是不是来源于左轮手枪?”
“你不觉得更像冲锋枪的螺旋弹筒吗?”
“这设计怎么说呢……又聪明又笨拙,眼前的问题确实解决了,但最后意识主机肯定不能用这种构造,会过于巨大笨重,还得推倒重来,找更小巧玲珑的方案。”
宋河打开专业软件,尝试绘制了一下,快速试了七八种构造,沉思片刻,感觉都还不行,暂时关掉继续看袁天罡发来的资料。
“激活脑细胞的途径他们也试了好几种,光激活、电流激活、温度激活、声音激活、神经递质激活、神经肽激活……最后居然是混用的?”
“是不得不混用?还是暂时凑合做个样机,回头再简化?”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来训练人造脑细胞,继而让脑细胞管主动承接任务……思考可以得到糖分,思考正确糖分增加,思考错误糖分扣除,也有非常直接的电刺激和化学物质来给细胞提供欣快感。”
“对思考模式进行拆分,每一部分的脑细胞管只做一小部分思考,多级思考进行反馈和负反馈纠正,最后输出一个决策。”
大部分内容看完了,夫妻俩表情变幻,有些困惑。
一方面,两人都被如此复杂的意识超算迷住!
环环相扣的复杂造物本身就是一种美,每一个细节都被许多聪明念头反复打磨过,用土气的比喻来说就是智慧的结晶,纯手工打造的机械表之所以贵,是因为一双手要在上面耗费太多时间,而这台意识超算则是众多头脑耗费太多念头碰撞出的产物。
另一方面,两人又不由得怀疑这种设计的实用性。
它真能大规模生产吗?成本能压到多少?大规模使用时故障率能压低到可承受范围吗?
它能产生多少意识?人为限定的思考流程合适吗?会不会让它沦为仅靠本能处理信息的差劲机器?
每台机器里的脑细胞都必须经过特定训练,训练结果一定稳定吗?训练失败的概率有多少?
细想全是问题,问题多的两人心里都有点发毛,扪心自问如果让他们做超算,完全不敢冒险死磕这种超算,失败的概率太大!
往后看,最后一部分就是样机的测试结果。
测试内容非常简单,走迷宫!
准确来说,没有经过算法训练的走迷宫!
未经训练的走迷宫和按照程序走迷宫压根是两码事,许多大学里会举办一种电脑鼠走迷宫大赛,微处理器控制的小车,在塑料板迷宫里左冲右突前往终点,但这种电脑鼠走迷宫压根和意识智慧毫无关系,成绩取决于路径算法优化和电机传感器速度,靠一群学生反复研究按照什么万能策略跑能少走错路,再直接下载给小车。
而袁天罡小组测试的走迷宫,压根没对意识主机做过任何训练,只是准备了一系列迷宫,直接让意识主机上手操作!
情形有点类似于一个出生起就没见过游戏的小宝宝,突然有一天手里被塞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