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将军百战死(2 / 3)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6677 字 27天前

打仗嘛,时间一长,虚弱的一方就很可能吃不消。

如果事先不做好准备,很可能到时候就会因为粮草不济而输了。

和吐蕃人打过很多交道的方重勇深知,吐蕃贵族从不把人命当回事,真要打起来,指望对方一溃千里是不现实的。

“即便是凶险也要打,否则将来会一天都安稳不下来。吐蕃人若是年年秋天寇边,在凤翔府晃悠,谁也忍不下去啊。

与其那时候手忙脚乱,还不如现在早点打,长痛不如短痛。”

方重勇摆摆手,示意自己决心坚定,不会因为暂时面临的困难而不动手。

“官家所言极是,此战若胜,携大胜吐蕃之威,可定天下。”

李筌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其实他说的,基本上是他们这群幕僚的共识了。只要能收复河西,打赢吐蕃人,那么汴州朝廷便可以顺利接管其他地方,如关中、河东等。

这是关系到人心向背的一战,其战略意义绝对不能低估了。

打赢了吐蕃人,汴州朝廷就是彻头彻尾的中央政权,可以名正言顺摆平目前还处于割据状态的一些地方。

“这几天你辛苦点,统计一下所需要的军队,辎重,维持粮道的费,包括重修含嘉仓,以及支援关中所需的物资数量。

至于怎么凑齐这些东西,刘晏会想办法的。”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

战略上藐视对手,人心不在吐蕃人那边,不必自己吓自己,不必低头求和。

但是,打仗的准备,要扎实推进,不能自己骗自己,这是战术上重视对手。

现在偷的懒,将来就会变成战场上的鲜血。

“官家请放心出征,后方有下官支持,只要下官还有一口气,就一定不会给前线添乱。”

李筌一脸激动说道。

这是名垂青史的一战,参与其中的人,无论是在前方杀敌的,还是在后方统筹的,都会被记录在册。

现在财富和官位对于李筌来说,已经是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能拿到的财富和官位,他现在已经拿到,即便是想再进一步,前面的空间也非常狭小,不值得朝那方面去努力。

唯独这个名垂青史的诱惑,他无法拒绝。

“嗯,你办事我放心。只待元载与李抱玉接洽后,看看对方究竟是什么态度。

若是他们不从,那就免不了要动用一些手段了。”

方重勇眼中有寒光闪过。

从常理上说,李抱玉对汴州军出兵河西应该是没什么意见,甚至是大喜过望的。但是也很难说会不会有个别人,心中有不同的想法。

方重勇实际上也是在做两手准备,不排除带兵入关中跟李抱玉干架。这也算是校长说过的“攘外必先安内”吧。

……

汴梁城状元楼二楼雅间内,一群准备科举的士子,正在此地宴饮,请客之人,正是刘龙仙之子刘仁卿。

“刘同年,令尊在军中为大将,可知河西之事”

“你听说了吗,官家准备出兵河西!”

“好像朝廷在募兵,告示已经贴出来了。”

几个考生看向刘仁卿,七嘴八舌询问道,这些话顿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刘龙仙以前是藩镇的节帅,但现在已经交了兵权,不再统辖一方了。只是,并不能说他已经跟个普通人一样。

军队是朝廷的,可刘龙仙依旧是保留了一部分指挥权,哪怕是受到制约的权力,也比在场的考生要大多了。

谁都知道,刘仁卿这次科举是必然会中的,在他们这些同年看来,这是好事,没有什么不公平的。

只要朝廷还能留出一些位置,给他们这些出身一般的人同台竞技,公平录取,就已经很好了。

不能指望高官之子,跟他们一个起点。将心比心,这是不现实的。

“吐蕃小丑,入侵河西,杀我子民,官家带兵出征,自然是大快人心!”

刘仁卿猛的一拍桌案,就好像吐蕃人抢了他老婆一样,义愤填膺。

不过他话风一转,继续说道:“家父亦是在军中,只怕此番也会出征。某只恨是今年科举,不能随父出征啊。”

“是啊,太可惜了。”

一时间,雅间内阿谀奉承之声此起彼伏。

刘仁卿随他父亲出征

随便听听就好了,父辈尸山血海里拼杀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下一辈的不要再跟他们一样,提着脑袋去拼杀。

就算刘仁卿脑子进水想从军,他父亲也不会同意的!

“其实,你想从军也是可以的,不会耽误科举。”

忽然,门口位置传来一声另类的嘲讽,在一众吹捧的话语里极为突兀。

刘仁卿刚想骂娘,忽然看到那身紫色的官袍,瞬间哑火了。他虽然不认识来的这个人是谁,但只看官袍就知道,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

如今的汴州朝廷,早就树立起了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