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贞观之治(4 / 6)

,那就是人口。”

“隋末战乱,北方突厥掳去大量汉人。”

“同时,不少汉人为避乱而纷纷北逃,导致人口锐减。”

“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仅存二百余万户,不及隋朝鼎盛时的四分之一。”

“李世民即位后,马上意识到人口严重缺乏的问题,迅速增加人口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了稳固住汉人人口,李世民还规定,男二十女十五为法定结婚年龄。”

“生男丁的家庭则予以适当奖励,无能力娶妻者朝廷给予帮助。”

“李世民还把婚姻及人口增加情况纳入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指标,作为升降的参考。”

“到了李世民之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初的永徽三年,全国登记的户数达三百八十万户,人口近两千万,比武德年间增加了近一倍。”

“人口是维系一个政权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检验治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人口增加近一倍,可见李世民抚民以静的政策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

“贞观四年,关中农业丰收,流散人口纷纷回乡。”

“贞观六、七年,风调雨顺,广大山东地区一改昔日残破面貌。”

“贞观八年、九年、十三年一直到十六年,又是丰收年成。”

魏征人口严重不足,增加老百姓人口是当务之急。

他之前从洛阳向东出发,一直到东海边,一路上根本就看不到几个人,可见人口匮乏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要是有人从洛阳去往山东,那必须自带干粮。

因为一路上就碰不到多少人家,根本就不能得到干粮的补充。

隋末战乱结束之后,当时的经济已经被破坏到及其严重的地步。

朱棣当时贞观年间老百姓数量严重不足,李世民为了鼓励人口的增殖,为了鼓励多生孩子,下过不少圣旨。

他记得有一个就是鼓励寡妇再嫁,这个争议性很大。

毕竟在伦理道德中,寡妇是要守节的,根本就不能再嫁。

可李世民为了人口的繁殖,强行要求寡妇再嫁。

还有一个就是向突厥赎回汉人老百姓,快速的补充人口。

在隋末战乱的时候,一部分汉人被突厥劫掠去了,还有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纷纷逃到突厥。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世民从突厥赎回大量的老百姓,甚至有一年就赎回了八万汉人。

不过不得不说,李世民还是非常让他钦佩的。

同样是皇帝,他明显就做得没有李世民好。

贞观之治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孔子梦想的大同社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比如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牛马遍布,老百姓生活安定,大家安居乐业。

这种种一切,都是李世民治理的结果。

他还需要好好学习,争取把大明朝也能治理成这样。

“社会初定,经济恢复,接下来,李世民终于可以着手解决头痛多年的边患问题。”

“贞观二年,唐太宗消灭割据势力梁师都,基本上解决了全国各地割据混乱的局面,统一了全中国。”

“两年后,名将李靖率唐军肃清了多年危害边疆的突厥势力,使唐王朝北方边疆得以安定下来。”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等或被击败,或主动归附。”

“唐朝势力达至天山南北,西部边疆从此稳定。”

“虽然当时的唐朝有足够的兵力取得战争胜利,但李世民认为,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且稳定并不长久。”

“只有采取怀柔政策,以德服人,平等视之,才能让他们真心归附。”

“贞观十五年隆冬,十六岁的文成公主披上嫁衣,画上红妆。”

“这位聪慧美丽,饱读诗书的公主,即将离开故乡。”

“远嫁到遥远的吐蕃,成为其首领松赞干布的夫人。”

“这也是李世民与少数民族的联姻策略,不仅为吐蕃送去一桩婚事,还让文成公主带着大唐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精美的手工业品,甚至大批工匠和乐队。”

“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

“在和亲的队伍护送下,文成公主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进入吐蕃,也让汉人的农耕、纺织、建筑、造纸、农具制造等技术先后在西藏传播开来。”

“今天这条文成公主曾经走过的路,成为传颂中华文明的纽带,也见证了那一段被后人传颂的故事。”

李世民为了大唐的和平安宁,朕不得不这么做,希望远在吐蕃的文成不要怪朕。

虽然以大唐的实力,完全可以取得对外族的胜利。

但这样的胜利不是他想要的,一是代价太大,另一个是稳定不会长久。

要想让外族真心归附,采取怀柔政策必不可少。

为此,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