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钻死胡同了(1 / 3)

浩浩荡荡,乌乌央央,突然进来了好多人,实验为之一顿,讨论声戛然而止。

灵醒点的连忙打招呼“馆长、书记,各位领导”

但大多数的研究员都无动于衷,恍如看客。有几个甚至皱起了眉头,嘴里还念念有词。

如此姚川“又来凑热闹”

负责实验的副所长连忙迎了上来。

馆长摆了摆手“只是观摩学习,实验不用停,忙你们的”

“好”

经常有领导来参观,比这大的阵仗都经历过,而且不少,研究员们早习惯了。

打量了几眼,看馆长和书记都没什么表示,也没讲话的意思,就不再理会,自行其事

做实验的做实验,记录的记录,讨论的讨论,实验室里又热闹了起来。

很专注,也很投入,感觉前面的领导和四周的参观团成员不存在。

这样的情况着实不多见,参观团成员也来了兴趣,在不打扰研究人员的前提下,尽量走近了看。

依旧没人理他们,各干各的,有几个组正在讨论什么,声音还不小。

副所长刚要提醒,书记摇了摇头。

现场观摩,看的就是实际情况,讲解不讲解都只是其次。

所以很真实,气氛也有点怪,仿佛走进了3d特效体验馆,两拔人各不相干你看你的,我吵我的。

“他们争论的是什么”

“说是料彩色卡的数据对不上,十多次复试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但与初试的数据偏差很大。”

“会不会是初试数据错了”

“有可能,但听他们的意思,初试没错,应该是复试程序出了问题,现在就在争,问题出在了哪个环节”

他们又听了一会儿,争论也有了结果谁都称自己的环节没错,最后决定重新复试,同步记录,如果这次还是这个结果,再向什么李老师请教。

实验过程很长,也没什么看头,几位领导又转到了下一组。

这边也在争大致是釉面烧结温度的初试数据和复试数据有误差,而且很大初试数据是500到550摄氏度,但十多次复试数据全部在700度以上,相差近两百度。

而且与之前一模一样十多次的复试数据基本一致,只是与初试数据对不上。

几位领导更奇怪了

“既然复试结果一致,为什么不反过头来检查初试程序”

“不知道,但他们意见很统一初试肯定没错,有错的只可能是复试环节”

“太武断了吧”

“恰恰相反集中讨论,意见一致,挺民主”

“哈,讨论有结果了还是继续复试”

几位领导小声议论着,程永权下意识的回过头,看了他们一眼。

“程永权,自己的活你都干不好,还有空操别人的心”

姚川张嘴就骂“色卡色卡测不准,温度温度算不明白,你干什么吃的再给你两天,数据要还对不上,你待在电视台别回来了”

“别说两天,再做二十天也是这个结果”程永权翻了个白眼“我待会给李老师打电话,请教一下”

姚川冷笑“你还有脸打电话”

“不是姚组长,这两组试验你也做了好几次,结果和我的有什么区别”

姚川噎了一下,拿手指点了点他。

几位领导看的津津有味搞研究的都有一个共性,说好听点是自尊心强,说难听点就是谁都不鸟。

围观的人这么多,而且还当着主要领导的面。这样的场合,搁一般人既便不翻脸,脸色也肯定不好看。

但这两位却没有挨了骂的既不紧张也不生气,被顶了嘴的也不恼。

至少说明国博的研究氛围很好,上下级相处的很不错。

“他们研究是的釉上彩技术”

“对,瓷胎上珐琅釉”

“但我记得釉上瓷的二次烘烤温度,最低也在六百度以上”

“据说是新技术,可能有特殊原因。”

“那位组长骂的待电视台又是什么意思”

“哦那位程研究员好像上过电视。”

“好像想起来了,央视的古韵新风”

“感觉挺权威,怎么被骂成了这样”

“专家也有出错的时候。”

“李老师又是谁”

“可能是项目负责人,不然威信不会这么高。”

“差不多”

正议论着,有人说了一声“李老师来了”

瞬间,研究室里的画风一变。

做试验的放下了试管,做记录的放下纸和笔,骂人的、争论的全闭上了嘴。

随即,不知谁喊了一声,场面彻底乱了套“李老师,数据对不上,你帮看一下李老师,我这也是,先到这李老师,这边”

呼喝声此起彼伏,一声比一声大,搞的参观人员莫明其妙。

刚刚他们进来的时候,这伙人基本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