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此人如何”吴国贵郑重地开口。
吴三桂闻言思索一番后缓缓道“此人乃经世之才,以云南一地能够和满清分庭抗礼可谓是冠绝古今。”
“但是在战阵上,本王觉得他虽然是昔日的西营第一大将,但是不及李定国,也不及孤。”
吴国贵继续道“那王爷你觉得,总体上来说你和孙可望相比如何”
吴三桂闻言面色突然一变,这种问题一般做下属的是不该提问。
只是吴藩内部较为和谐,吴三桂和下属之间关系良好,吴国贵又是吴氏宗亲,所以这才会大胆地在吴三桂面前提出。
“旗鼓相当,或许本王还稍逊之。”
吴三桂沉默半天,最终还是长舒了一口气,委婉地承认自己或许差了孙可望那么一点。
和其他的战将不同,吴三桂此时经过历练已经成为了一个枭雄。
不止是打仗,政治、权谋都已经得到升华,虽然由于性格的缺陷他往往不敢奋力一搏。
可是和只知道打仗的武夫相比,吴三桂和他们已经不在一个级别了。
因此他进入云南后才深刻地知道孙可望此人的恐怖。
虽然孙国主取得了宝庆大捷,但岔路口和交水两次的失败,仍旧让吴三桂相信论打仗孙可望不如他。
但一个能在云南拉起二十万大军的人,如果不是内部有问题的话。
孙国主的战阵缺陷完全可以通过内政来弥补。
吴三桂有信心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击败孙可望。
但若是同样给双方一省之地,吴三桂拉起十万人估计都得竭泽而渔了,而孙国主却能拉起二十万。
这十万人打二十万人,吴三桂的心里觉得还是自己差了孙可望那么一点,打不过。
“王爷,既然如此,连孙可望都降服不了李定国和白文选,此二人又如何能心甘情愿地为王爷卖命啊”吴国贵语重心长道。
吴三桂闻言双眼陡然睁大,心中猛然反应了过来。
是呀,李定国和白文选二人的确有本事,可越有本事的人就越不容易驾驭啊
想那孙可望,既是李定国的大哥,又是白文选的国主。
可是到最后李白二人又如何
就连孙可望都驾驭不了二人,自己这个平西王凭什么驾驭
难不成要靠自己开关的功绩不成
“王爷,吴将军说得对,昔日孙可望以云南为基业,一时间声势滔天。”
“可就算是这样,李定国和白文选仍旧不服他。”
“要是王爷收拢二人,只怕安龙和交水之祸就不远矣”汪士荣沉声道。
“不错。”郭壮图也开口道“若是只有白文选一人还好。”
“但李定国此人素有威望,不仅在西营降兵中地位超凡,更是天下复明义士中两蹶名王的第一人”
“他日若是他又像昔日一样,找到了机会想要从王爷手中夺取永历。”
“那么吴子圣、马宝等人又该如何抉择”
“难道王爷认为他们这些人会心甘情愿地为了王爷打江山吗”
“这些降兵降将昔日都不愿意为孙可望打江山,以后又如何愿意给王爷打江山啊”
“王爷想要借助李白二人的能力和威望成就大业,只怕到时候反倒是弄巧成拙,让自己变成第二个孙可望”
一时间吴三桂的亲信们纷纷开口,都不赞同招降李定国和白文选二人。
而吴三桂也是连冷汗都下来了。
他一时想当然,竟然想要收服李定国和白文选。
此二人就算他借着明朝的旗号,打着永历的旗帜,暂时令李白臣服又能如何
论地位、论资历、论能力、论名声,在西营中他比得过孙可望吗
李定国连孙可望这个大哥都不服,会服自己这个开关之人吗
还有白文选,孙可望对他可谓是仁至义尽。
一个叛而复降,降而复叛之人,孙国主都那样了。
交水之中白文选仍旧倒戈一击站在了李定国的那一边,差点把孙可望给直接搞死。
一旦李定国搞事,自己凭什么让白文选站在自己这一边
等李定国又打出了接驾的旗帜,只怕又是一次安龙之事的重演啊
“幸得诸位提醒,否则本王险些酿成大祸啊”吴三桂长叹了一口气,擦了一把冷汗。
李定国这种心高气傲,不甘为人下之人,是万万不能降服的。
否则以他的能力和声望,搞不下自己收拢的数万西营兵马就要全乱了。
“王爷所言极是,我军接出永历后直接返回云南进行北伐就是了。”
“至于李定国和白文选,就让他们在这雨林之中自生自灭。”吴国贵拱手道。
“没错,李定国的威望太高了,纵使不少西营兵马已经对他离心,但在天下复明义士心中他的声望却依旧如日中天。”
“王爷若是杀之,只怕会影响吴子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