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风险大收益也高。
如果某人连续三次押运漕粮数量无亏,那立马可升一级表现突出者甚至能够获见天颜面。
王通判去年押运江北3府的漕粮,途中丢失了2成。
押运兵丁一直未曾离岗,也未曾遇上水贼。但满载的粮船莫名其妙的空了许多。
驻通州的仓场总督暴跳如雷,没有立刻杀他,是想让他回去补齐一些亏空,然后再酌情流放。
这一年内,
各方查访无果。去年的押运到底被谁暗算了,到现在还是个未解之谜。
原本胖乎乎的他瘦成了一根麻杆。
王九槐两行热泪,哽咽了半天开口道
“诸位,可别亏待了我的家人。”
老金很严肃的点点头
“规矩大于天。你就放心去吧。”
众人也连忙拱手,齐刷刷的行礼。
当天,督粮道衙门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于运和收到了一份书面汇报,他又是一夜未睡,次日默默的盖章签字。
清江浦码头,
背负粮袋的苦役来回忙活,船队挂起了“奉旨督粮”的旗帜,宣布满载起航。
只不过那吃水线怎么看怎么不像满载。
扬州府王通判反而释然了。
步履轻快,满脸红光,和众人打招呼。
知情人说,老王在一家暗门子里待了两天两夜,没出门
上船时还带着十几坛子老酒,毫无官威,和船上的水手、兵丁们酗酒,称兄道弟,放浪形骸。
船至洪泽湖,
照例在西岸边停泊,王通判下令,船只密密麻麻挨着防贼。
夜间突然失火,火借风势一下子把整个船队都烧成了火球。
押运兵丁,水手纷纷跳水求生。
他们游到岸边,亲眼目睹了癫狂的王通判站在船上大喊
“扬州府通判王九槐,押运粮草途遭细作纵火。对不住皇上,对不住朝廷,没脸逃生。”
喊完了,张开双臂冲进了火海。
这一幕现场有数百人证。
总之,“数万石粮草”在大火中被烧为灰烬,沉入湖中。
报信的人,兵分两路。
一路去皖北军中,一路回淮安府。
之后,督粮道衙门又将此事汇报给布政使衙门、江北大营、还有京城。
由于案发地是安徽省泗州。
所以这桩失火大案,又卷入了一个倒霉鬼,泗州知州
而督粮道衙门,一口咬定责任者是押运官
既然王九槐已经投火自尽,死者为大,就不宜再追究了。毕竟人家的态度很端正,说死就死。
在大清朝,除了谋反大逆罪,一般不建议攻击逝者
很容易被人诟病为没有人性
泗州知州吓坏了。
第一时间就派出了精干衙役,四处查访,抓人找线索。
条条证据链都指向了江南的伪吴王。
有动机烧毁粮草,间接支持了教匪残部。
有前科似烧过扬州官仓。
有实力不解释。
谁敢怀疑,谁就是潜在的“江南分子”。
督粮道衙门,果断出兵抓捕了5个在清江浦码头分析案情蹊跷的嫌疑犯,包括一个掌柜,一个苦力,三个水手。
上了大刑,顺利得到了他们“收了江南反贼黑钱”的口供还有物证。
游街斩首示众。
扬州知府胡佐佑,送来了“洪泽湖粮船被焚”事件详细的卷宗,以及各衙门之间的行文。
布政使钱峰看了3遍,欲言又止。
最终还是问道
“嘉亲王那边怎么样”
“行辕移文要求淮安督粮道衙门再次起运粮草,但遭到了婉拒。毕竟,已经送过一次了。督粮道衙门如今也没有余粮了,合情合理。”
“那军粮缺口怎么办”
“建议嘉亲王停止剿匪,就地征粮,再苦一苦皖北百姓。”
“泗州官府查出什么线索了吗”
“洪泽湖浪大,船沉了,啥也找不到。抓了几个渔民,他们供认好像似乎看到了贼人的船只。想来是伪吴王无疑。”
见钱峰想较真,胡知府又连忙补刀
“亦有纵火前科。”
去年,福康安视察扬州城,下榻处遭袭。全扬州城都听见了炮声
盘点后发现,城中一口气烧了十个八个官仓。
这口黑锅必须扣在李郁脑门上。
钱峰叹了一口气,默默的合上了卷宗。
胡知府也松了一口气,离开了布政使衙门。
心腹随从突然说道
“府尊,我们上次就不该给江北大营拨那1万石军粮。白花花的大米给丘八们吃,太可惜了。我们下次也”
“闭嘴。”
皖北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