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清廷设置了漕运总督驻淮安府,仓场总督驻通州,官吏上千,兵丁过万,管理监督。
京城的文武百官,八旗兵丁,还有几十万的百姓,吃的都是南方漕粮。
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李郁从各个渠道,也大致了解了一些漕运的情况。
他很感兴趣,
所以决定趁着这个做生意的机会,深入了解漕帮的内部体系。
“告诉阿仁,后天随我一起去拜访本地漕帮。”
府城向南100多里,
吴江县境内,大运河畔。
乃是漕帮的一处据点。
李郁一行十几人,停住了脚步。
他举着马鞭问道
“我瞅着,那像是一座庙”
“河神大王庙。”
“我记得漕帮是信奉罗教吧”
“对,他们原先供奉的是罗清老祖,但是朝廷严厉禁止,取缔了多处罗教香堂,就改成了供河神。我大清特色,灵活变通。”
杜仁不愧是大讼师,懂的很杂。
三教九流的事,他都有所涉猎。
一行人勒马,缓缓前进。
一来是给对方留出反应,接待自己的时间。
二来方便李郁恶补知识。
“当家即是首领,老管是二把手。其实漕帮内部还分了上百个派系,今天见的这个仅仅是其中一派。”
“哦是按照地盘划分的吗”
“基本上是。”
远远的,有漕帮弟子迎上来了。
赤膊,戴斗笠,穿草鞋,腰间挂着短刀。
打量了一下,就拱手道
“欢迎杜先生,请。”
他们认识杜仁,却不认识李郁。
一行人走进河神大庙,李郁给刘武使了个眼色。
“你们几个,去给马匹喂喂草料。”
“是。”
李郁,杜仁,林淮生,带着2个随从,走进了河神庙。
庙中间,供着一尊威严的神像。
“这是哪位神仙”
“乃是我漕帮的创始人罗清,罗祖。”
听了帮众的解答,李郁微微点头,从旁边拿起三柱香。
从容点燃后,插在香炉中。
拱手一拜到底。
围观的漕帮众人,都微微点头。
这是一种公开的示好。
再往里走,进入后殿。
一位壮年汉子,笑着迎了出来
“哪阵风,把财神爷给吹来了。咦,这位是”
李郁走在最前面,杜仁故意落后了半个步伐。
这在尊卑有序的大清,是很明显的信号。
李郁为尊
杜仁赶紧上前一步,介绍道
“这位是李郁,李大官人。我只是替他打理西山煤矿。”
“这位是新苏帮的谭当家,谭沐光。”
“久仰久仰。”
一通寒暄,江湖礼节到位了。
步入后殿,屏退闲杂人等,就进入主题了。
李郁抢先问道
“我有一事不解,何谓新苏帮”
谭沐光笑了一下,解释道
“漕帮家大业大,遍布天下,号称有128帮,9999条船。咱这一带的叫苏州帮,不过内部又分两派,旧苏帮和新苏帮。”
李郁点点头,感觉这位当家可以交往。
言语态度中,有江湖豪气,并不遮掩。
“敢问谭当家,新苏,旧苏之间,关系融洽否”
“自然是有些竞争,龃龉。不过大面上,勉强过得去。”
杜仁在一边补充道
“谭当家的可是奇人,当年苏州帮龙头空缺,几乎发生武力内讧。他主动退出,拉出了一帮弟兄重立山门,才有了这新苏。”
李郁心想,
原来如此,分裂出来的叫新苏,原来的叫旧苏。
倒是好记。
“哎,徒让外人耻笑。非本帮幸事。”
谭沐光摇摇头,似乎很不愿提起这往事。
“无妨,我李郁也是江湖中人,见怪不怪。”
“不知李官人远道而来,有什么我谭某人可以效劳的”
“谭当家的客气了。”
“不不,你把运煤的生意给了我新苏帮,就是帮了我的大忙,说是有恩都不为过。”
谭沐光倒是个光明磊落之人。
见李郁面露疑惑,就解释道
“秋冬季是漕帮的淡季,解送漕粮回来后,纤夫,舵手,水手们大多就没有生计。漕船只能停泊着,偶尔接一点短途运输,其他就没收入了。”
“为何,不能走远路”
杜仁连忙解释道
“朝廷有规制,淡季漕帮当修整停泊,不得四处游航。以免误了来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