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只剩下了我一个。”
“而村子里的人,几乎都饿死了。”
王绾原本很严肃,也在扶苏面前极力克制自己,但是当他回忆起自己的亲人全部饿死在干旱大地上的场景,还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人间,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惨剧了。”扶苏是太子,知道全国各地什么时候发生地震、什么时候发生大旱、每次又因为灾害死了多少人。
不是扶苏冷漠,是他已经麻木了。
“在天灾面前,人是极其无力的。”
王绾则对着扶苏说道,“可是如果那批粮草送到,就会有很多人活下来。我的兄弟,也不至于全部活生生饿死。”
“我始终都相信,人的作为能够改变很多事情。”
扶苏静静聆听着。
而逃跑的狸猫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跑了回来,它蹲在王绾的身边,前肢窝在身下,眯着眼瞅着扶苏。
“从那以后,我就立志要成为一个高官,成为大人物。我前去齐鲁之地求学,学各种学问,谁能教我,我就服侍他。”
“直到有朝一日,我终于学成了,我回到了赵国。我想成为将军,立下军功,面见赵王,整顿改革腐败之事。”
“但是当我到了军队里,那时秦赵已经爆发了长平之战。整个赵国都沉浸在怨恨秦国人的气氛之中,所有赵国人都把矛头指向秦国。”
“但是我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对我们当时的赵王产生了怀疑。我所学到的是事必由己出。赵国战败,长平之战四十万赵人被杀,赵国人却归咎于秦国人无耻、暴虐、残忍,没有一个人指出是因为统治者选择将领有误,是因为赵国朝廷内部腐败严重。”
扶苏望着王绾,心里感慨,这家伙也太牛逼了吧。在赵国被屠杀了四十万,所有人都沉浸在怨气之中时,他竟然能够这么思考问题。
这并不是说王绾不爱他的国家,恰恰相反,他是真的爱赵国,想解决赵国的问题,所以才会去寻找根源。
“可是当我进入军队,我遇到了一位时至今日都很难忘的将军。是他教会我,绝对不要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
“那时赵国战败,正是元气大伤的时候,北方胡人看准机会,在秋冬时节动不动南下,要抢夺赵人北地的粮食。”
扶苏本以为是一个将军和新入营的战士教导救赎的故事,可是接下来听到的却让他大失所望。
“胡人数次劫掠,将军颇为不耐。此前赵王下令,命令军队扎营,驻守在长城边,等待胡人前来,说一定要阻止他们南下劫掠。”
“将军得到命令,但已经经历了数次苦战的他,十分疲惫。他告诉我说,王绾,这就是你想要报效的王。看你天天这么用心,可是你也把那些高位者想的太好了。”
“事实上,但凡他们有个人愿意亲自前来看一看战况,又或者不在兵器粮草上克扣,这场防御战事也没有那么困难。”
后来,将军因为说了这样的话,被革职带走了。
扶苏很惊讶,“你说的人,难道是将军李牧?”
王绾捻捻胡须,“没想到吧?我以前还是个武夫来着。”
“那后来呢?防御打赢了吗?”
王绾摇头,神色痛苦。
“将军被换下,来了一位贵族。他到达了边地,第一件事就是指挥所有将士给他修建一座巨大的堡垒,他要住在里面指挥士卒。”
“士卒们有人反对,他就杀死反对的人。我当时其实就已经有想要离开他去追随李牧将军的想法了。”
扶苏笑起来,“但是你没有,你比谁都有担当,都要负责。”
王绾摇摇头,“太子终归还是太年轻了,失去的太少。”
“在那位宗室赵将军抵达边境三天之后,斥候们发来急报,说胡人明日就要南下进攻了。”
“将军大怒,命令士卒全体整装待发,他要亲自上阵应敌。他要带领我们越过长城,在戈壁滩前对抗胡人。”
“那个时候,我已经忍他很久了。”
王绾还是省略了很多事,比如那位贵族将军命令他给他打洗脚水,还有指挥他的兄弟们去给他的美妾洗衣服诸如此类的事情。
对于战士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侮辱人了。
在那个时代,赵国境内,如果有谁侮辱对方,对方要么杀了他泄愤,要么会自杀。
但是王绾和他的弟兄们,当时只能忍气吞声了。
而且大家都是聪明人,为了这点事死了,老婆孩子怎么办。
“我告诉将军,如果走到长城前面,就是放弃战略高地,这样我们的弓箭弩机威力就会下降。”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发生了。
“将军自然惩戒了我,命令我不许登上战车。当时我是负责用令旗指挥小队的人,我被换下后。就跟在战车后面行动。”
“在戈壁滩上,胡人见到我们赵人驱车前来,感到我们在挑衅他们,于是叫来了一整个部落的人,和我们开展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