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门不高(2 / 4)

周简直是在代表我们武勋做事,这时候我们不出来力挺,谁来力挺

朱祐樘面带埋怨之色道“其实朕也觉得,秉宽在这件事上,思虑有欠周详,他一介儒生,又是大明的状元,如此做岂不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

在场大臣都在绷着脸,只有谢迁已经忍不住笑出来,只是没笑出声。

张周怕跟读书人为敌

那小子如果是个怕事的主儿,从开始他就不会在南京城里让朱凤上奏给小公主治病

他入朝前后,也不会天天拿天意说事,把皇帝唬得一愣一愣的,还天天跟我们唱对台戏。

不过再想想,如果张周一切都跟我们文臣一样,跟我们文臣是为伍的,皇帝也不会对他如此信任从君王权谋的角度来说,皇帝本来就是想看到臣子之间互相有你争我夺之心的。

以前没有,现在有了张周,皇帝可真拿他当个宝贝了

“不过朕又思量过,他既肯说,必定是要以大明的安定为先,否则如此会给他自己找麻烦,给朝廷带来不安的事情,他为何又要提前言明呢他也不像是有何坏心思,否则他大可当没有这回事便可。”

朱祐樘每句话,好似都鞭辟入里。

就算在场很多大臣都在恼恨张周在污蔑孔家,但听了皇帝的话之后,他们心中更加犯嘀咕。

怎么想张周都没理由这么做啊。

他图的是什么

如果这会张周在现场,或许会告诉在场这些大臣,我是想等事后看热闹,但如果不提前说,怎么收买李东阳,又怎么把孔弘绪放火的事变成铁案历史上孔弘绪放火的事最后可是不了了之的。

正因为有我张某人在,孔弘绪他放火的罪才跑不掉。

朱祐樘道“好了,诸位卿家也不必再纠结于此等事,过去就当过去。现在开始廷议朝事吧”

只有李东阳几人听明白,皇帝这是觉得事情已经稳了。

不需要现在谈,要等事后去跟孔弘绪算账了。

皇帝这是把自己择干净,说得好似多体谅孔家人一般,把自己先摆在道德制高点,然后就等着看孔家笑话。

孔弘泰人在京师,也是从出了宫门的大臣口中得知了有关皇帝在朝堂上所说的话。

告诉他的人,正是出宫准备回吏部衙门的屠滽。

虽然看起来事情已告一段落。

但身为孔家当事人,孔弘泰明显能感觉到事情还有个最大的麻烦,那就是就算皇帝提前把事说了,但好像要阻止自己的大哥烧自家的祖庙,好像也来不及。

“东庄,陛下都说了,事会提前找人去通知于令兄长。再说这都不过是张周无中生有之词,天下人又有谁会信呢”

屠滽笑着安慰。

为了安慰孔弘泰,他说谎了。

皇帝只说提前把事说出来,但并没有说张周谶言此事发生在哪天,也没说会派人去通知孔家。

本身屠滽也觉得张周不可能那么准确把人心都给命中,再加上皇帝想息事宁人的态度,屠滽等于是已经在跟孔弘泰说“好消息”。

既是为了稳住孔弘泰,其实也是为了得到孔弘泰的赠礼孔家为了保证孔弘绪的儿子孔闻韶能继承衍圣公的爵位,这次在孔弘泰入京时,给朝廷官员的赠礼可是非常大方的。

而且这种馈赠,近乎于友人之赠,皇帝和朝廷都不会去查的。

屠滽自己就喜欢给李广送礼,他当然觉得这种礼物收得光明正大,而且是多多益善。

孔弘泰急切问道“那先前在下给陛下的上奏,陛下可有回复”

“你上奏过”

屠滽皱眉。

孔弘泰点头表示是有这回事。

为了跟皇帝解释孔家的“清白”,孔弘泰还是比较努力的,他怕的不是自己兄长犯事,而是怕兄长犯事之后孔家人都当他是同谋和帮凶,无论如何他都要摆出跟孔家一体的态度,以撇清跟这件事的关系。

“那我就不知道了。”屠滽道,“要不这样,你再去问问阁部,有时间去问问宾之。或者是银台那边”

孔弘泰本来还对屠滽挺倚重的。

现在他知道,原来吏部尚书在这件事上也根本帮不上忙,这明显是超出一个吏部尚书的能力范围了。

张周府宅门口。

此时张府已经换了匾额,赫然已是“尚书府”。

张周本来是不会这么高调的,因为他得尚书职位还是在去西北获得威宁海之战的胜利之后,但匾额是东厂给送来的,张家不挂也得挂。

这两天蒋德钟没事就跑来,想进府去拜访。

因为皇帝有吩咐,官员不得随便去张周府上滋扰,甚至让东厂和锦衣卫在门口执行赶人平时也就没什么闲杂人等来滋扰。

但蒋德钟仗着自己不是官,还是张周的老丈人,就没事跑来送个礼什么的,但每次也都是被锦衣卫的人客气阻挡在外。

张仙师的老丈人不看僧面看佛面,直接轰人怕是不合适。

只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