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4 / 6)

年,他们都勤恳工作,努力生活。

满村人都进村后,只留下村口满地红纸,与对面山坡上好几个听到动静出来看热闹的老村村民。

望着这片荒地上冒出来的华新村如今越来越繁华,人人家里都不知有多少银钱,再看看自家还是住着几年前的破房子,华东村这两三代的村民后半生都注定是陷入对当年没做出正确决定的悔恨与懊恼中了。

小里正回村,那是天大的喜事。当日就在村事务署大摆筵席,全村人热闹了好大一场,喝光了几十坛酒,从中午一直热闹到月色满地,才恋恋不舍地各自散去。

回村后第三日是腊月二十五,葛歌早已叫人安排好了今年的团年饭。

酒足饭饱之余,葛歌发完在葛家上工的人的奖金后,又给全村人发了今年的村民福利每家十两银子。

“今年咱们大家伙儿都辛苦了,明年咱们仍要团结一心,咱不仅米粮要当皇商,咱们村的女红、地砖、美酒、栗子、胭脂,都要一样一样走出华新村,卖遍全天下”葛歌高举酒杯,仰头痛饮。

被激励的村民们也个个高举酒杯,齐声呼道“卖遍全天下”

因着与崔永濂的婚期定在三月初八,葛歌一家只在村里呆到正月初十便往国都回。

葛歌在村口与前来送别的村民告别“您大家伙儿快回去罢,我日后有时间会回来看大家伙儿的。”

“小里正一路顺风啊”众村民目送马车离去后,才三三两两结伴往家里回。

其实如今村里大多事都由议事署那边能办妥,葛歌也在离开前一日提出换个人来当里正,但被村民大会一致否决他们的小里正永远都是村里的里正,换了旁人谁来他们都是不乐意的。

葛歌无法,只得继续空挂着村里里正的名头,左右村里有陈伯与陈老先生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在,还有孙林与张丰收等能干的年轻一辈在,倒不怕出什么乱子。

三月初八,太子殿下与正二品农事部葛尚书大婚吉日。

太子大婚,国君下令普天同庆,各州县农民可凭户籍至衙门领取一亩地的玉丰米谷种,以示同庆。

玉丰米高产的事实早已传遍大荣国内,此政令出来后,当真是普天同庆了。

四月,农事一科再开女官考试,今年考试面向全大荣国单独招女官二十人,多地女子亦如当时男子科举赶考一般,纷纷聚集国都参加考试,参与考试之人达两千七百余人,此时的百姓,对女官招考一事已能坦然接受。

对女子的重视与培养也多了许多,如今可是女子也能有功名的好时候了啊

同年秋收,各州府县衙纷纷上喜报,辖区内农户大丰收,玉丰米在大荣国内实现全面推广。

毓敏郡主变成太子妃后,也没有安居后宫,反而与太子殿下一起,励精图治,组建矿藏勘探队,在国境内寻到新铁矿两座,乌金矿三座;农事工具生产与水利兴修工作也在同步继续。

夏日时,太子妃葛歌亲率队伍至川蜀一带,学习秦朝李冰造都江堰之原理,以疏代堵治理国内水患不断的汾水、汶水等几条河流,太子妃葛氏女贤明之名在民间流传更广。

平昌三年夏,成婚已过一年还没好消息的太子妃传出有孕喜讯。

有孕后不能再到处跑的葛歌只得留在国都坐镇,把她这两年培养出来的李昭昭、王宜等人派出去干活。

去岁秋日里成亲不过三月就有喜的王小茹挺着个肚子坐在仍闲不住的葛歌身边,按住她的手,道“哥儿,我听人说,娘亲在怀孕时太过操心,日后生下的孩子也是个操劳命,你为了我干儿子着想,也该歇歇了。”

“我不过是看看账本,这叫啥操劳”葛歌无奈地看了眼这怕自己闷,到东宫来陪自己的王小茹,笑道“我去岁去都江堰时那才叫操劳奔波呢”

王小茹挺着肚子叉着腰,道“那时是那时,如何能同如今比你都看了半个时辰了,再不起来歇会,等太子殿下回来我可要告状的啊”

狐假虎威的模样真叫葛歌忍俊不禁“成成成,你们是一伙儿的,我认输。”

前几日来折子,说南方爆发了一场瘟疫,崔永濂正是辛苦的时候,她如今帮不上太多,可不能再给他添麻烦。

“这才是嘛”王小茹见她听话,才满意地点点头,拉着她到东宫的花园去散步“我听大夫说,女子有孕时要适当走动一下,日后好生些呢。”

一个大肚子牵着一个还没显怀的,俩孕妇在花园里转了一刻钟,都嫌夏日热,便躲到凉亭里去赏花了。

平昌三年秋,王小茹诞下一女,如今在国都帮着打理荣典女学事宜的文三欢喜不已,给女儿起名文知雅。文宁氏因在华新村布庄生意越发好,着实走不开,便叫文若兰进国都来瞧瞧嫂子与新生儿,好欢喜欢喜。

也顺道叫文三在国都帮着相看,解决妹妹的亲事难题。

不知这层内情的文若兰欢欢喜喜地到了国都来,没想到来看小嫂子之旅,最后把自己也给赔了进去,定的是在葛歌手下的从七品官员,名叫张本由,今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