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点尴尬了。
国库里有多少银子, 公孙明不知道,这属于朝廷机密。
不过看裴清殊这个皇帝做得那么节省, 公孙明就猜的出来,朝廷现在一定很穷。
听到公孙明这么问, 裴清殊干笑了两声道“会有的。先让工部的人草拟方案, 外出勘探。等正式开工的时候,地方的春税就该交上来了。”
大齐现行的制度是一年收两次税、发放两次俸禄, 都是在春、秋两季进行的,这个规定裴清殊暂时不打算动。
公孙明点点头,君臣二人又就此事商讨了一下细节。
等小悦子进来通报,说是兵部的人来了之后,裴清殊他们便暂时停止了讨论。
按说公孙明这个钦天监监正, 既不属于六部, 也不属于内阁, 裴清殊听政议政的时候,有他在并不合适。
但只要不是个傻子,都知道公孙明在裴清殊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见他在这里, 也没人有什么异议,大家还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为了避免浪费皇帝的口舌,陈起代为出面,将他们早上和户部商议出来的计划告知了几位兵部的重臣, 并且询问他们的意见。
兵部尚书礼亲王听了, 下意识地看了看一旁的驸马容漾一眼, 并没有立即表态。
“还田于民”这件事情, 于军队的发展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利的。
只是兵部的人听了裴清殊他们的计划之后,不免有些担心,怕新的一年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和粮食不够多,不足以养活那么多兵。
到那时候,军队又已经把官田交了出去,他们该拿什么吃饭呢
说到底,朝廷想要做出的每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如果只改一个领域,另一个领域却没有跟上的话,就会满盘皆输。
兵部现在还没有见到真金白银,所以谁都没有办法完全相信税改政策会给他们带来充裕的军饷。
宋池见兵部的人迟迟不表态,双方僵持不下,便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启禀皇上,臣以为如果一下子让各地驻军交出所有的官田的话,或许各地军队都会有些不放心,担心他们以后会吃不饱饭。而且现在全国上下究竟有多少流民,我们也不清楚,朝廷也还不一定就能有那么多的流民需要安置。不如让军队准备一下,先交出几成的官田,暂时交还给朝廷管辖,等人口和土地普查结束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个比例,这样如何”
兵部尚书听了,立即表示赞同。
裴清殊想了想,也觉得这是个两全的法子,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那具体先收回哪里、收回几成的官田,你们回头找时间再商议一下,意见统一之后,再来向朕汇报。”
众大臣纷纷领命。
商议完军田的事情之后,裴清殊就让已经累了大半天的内阁大臣们都先回去了。
他将礼亲王和容漾单独留了下来,再次询问他们裁军的进度。
礼亲王现在年纪大了,越来越不爱管事,这些事情实际上几乎都是身为侍郎的容漾在操心。
听到裴清殊的问话之后,容漾便上前答道“启禀皇上,神机营人数最少,已经裁军完毕。至于五军营和神枢营,由于人数众多,大约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皇上之前所要求的数字。”
裴清殊点点头道“辛苦你们了。”
为了保证裁军时的公平性,将军队中最优秀的士兵留下来,裁军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体力、武功、智谋、作战经验等。
所以这些日子,三大营都在举行各种各样的操练和比赛,只有最优秀的士兵才能被选中。能力不足者,全都得在三日之内收拾铺盖回家。
之前裴清殊担心有一些世家子弟或者关系户,会因为家世的原因受到特殊待遇,继续靠着关系留在军中。
所以他不仅亲自去三大营巡视了几次,还多次嘱咐兵部和都察院的兵科给事中,务必起好督查作用,一定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不希望看到大齐的军队里有任何蛀虫的存在。
为了裴清殊这一句话,这些日子以来,兵部和都察院的官员几乎跑断了腿。
前几日裴清殊去慈安宫请安的时候,在傅太后那里见到了他的皇姐令仪长公主一次。
听令仪说,容漾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没事就往京郊的三大营跑,每三日才能回府里住一回。
令仪打小长在深宫,对外面的世界知之不多,看驸马这般辛苦,自是十分心疼,而且还不是很理解。
她和裴清殊姐弟两个打小就亲,令仪在他面前也不掩饰什么,当时就问裴清殊,朝廷现在又不是在打仗,他们天天这么辛苦,是在折腾什么呢
令仪在裴清殊面前口无遮拦惯了,还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傅太后却是立即就察觉到了不妥,让令仪少在裴清殊面前“胡言乱语”。
裴清殊当然不会和令仪计较,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