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给庶子穿。
放眼荣国府,只有贾琮的年纪与贾寰相当,身量也相当。
但贾琮也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孽庶,他也没有大毛衣裳穿,这次沾了贾寰的光,邢夫人才想起这一茬。
然后迎春、探春,都是十岁上下的庶出小姐,日常不出门,各有一件羔裘,御寒尚可,穿出去就寒酸了。
贾家的内囊尽了
这一辈的小姐,已经无法像贾敏在闺中时那么“金尊玉贵”,内宅开支要尽可能节省。
像狐裘、貂裘、雪氅这样的奢侈品,要等迎春、探春再长大几岁,身量大体确定了,要议亲了,要走亲访友了,充门面时才给她们置办。
贾寰刚穿书的时候,针线上的人也给他做了一件拼色“羔裘”,品相尚可。
两冬穿下来,已经短了一大截,穿不上身了。
王夫人疏忽大意,没有及时让人给庶子裁新衣。
贾寰自己也忘了这一茬,总觉得自己“不冷”,“不缺”衣裳穿。
他日常出行有马车,屋里有炭笼,案前读书还有手炉、脚炉,暖烘烘冻不着他。
“狐裘”、“雪氅”都是奢侈品。
奢侈品天然有社交属性。
一只“小冻猫子”窝在自己的院子里,并不需要那些高大上的衣裳。
一旦他走出院子“社交”,他就要有豪门贵公子的体面,狐裘立成刚需。
看看贾宝玉,隔三差五要出门,狐裘早就穿上身了。
贾寰的“狐裘”困境,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导致的
“庶出”是原罪。
“蹿得太高太快”是诱因。
“内囊尽了”是根本原因。
“环三爷”的忽然崛起,牵一发动全局,让利益相关人猝不及防,百般提防。
双方都用力过猛了。
在贾寰看来,“舅太太”大概率是被家中的豪奴欺蒙了,她嚣张但不愚蠢,不会做出这种明显授人以柄的蠢事。
王家被罚的“刁奴”,冤在主子出的题目“太难了”。
他们想要顺利解题,只能用非常规手段,王子腾夫人又只看结果,忽略了经办人员的能力和现实条件。
金陵王家从“主子”到“奴才”,都没把贾寰这个“孽庶”放在眼里。
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衣裳,也敢送来给他穿
换了是贾宝玉,舅太太敢豪奴敢
赵姨娘对这种区别对待十分敏感。
贾寰刚去找贾政的时候,她就得了赵国基的密报,不敢闹到贾母和王夫人跟前,坐在她自己的院子里哭天抢地,骂骂咧咧。
看似骂得“颠三倒四”,但围观的丫鬟婆子都听得明明白白
“丧尽天良”、“仗势欺人”、“撬棺材板”、“死人身上扒下来”、“打烂苦主的头”、“咒隔了肚皮的外甥死”、“没天理了”
这么劲爆的八卦,疯传两府。
贾母、王夫人、凤姐一个比一个厉害,怼上撒泼的赵姨娘无计可施。
理亏啊
丢脸啊
被一个疯批姨娘占领了道德高坡
最后还是贾政出面哄住了赵姨娘,让她收声别吵吵,补偿大大的有。
不知道他承诺了什么好处,让赵姨娘从“泼妇”秒变“娇妻”,新换了一条桃绫凤仙裙,梳起牡丹髻,髻插三支金托底镶蓝宝同心如意珠钗
娇媚妍丽,艳压全府,凤姐过来比美都得输。
一般而言,赵姨娘春风满面了,王夫人的脸色就难看了。
这贾政为了息事宁人,吩咐府中管事给东小院、蓁院、菁院三处重新装修。
过罢元宵节就动工,重点捯饬贾寰的东小院,各色陈设、家具尽量换新,院里的花木、廊下的禽鸟也要酌情更换。
具体如何经办,贾政不管,就要求完工之后,水准要与宝玉的“绛云轩”水准相当。
王夫人气得摔了茶盅。
贾家的规矩是“嫡庶平等”。
执行层面上可以打点小折扣,不能有明显的差距。
具体到“宝二爷”和“环三爷”两个小爷身上,兄弟俩的书童、伴当、长随、小厮、大小丫鬟、日常花费、月例银子、屋舍车马、饮食穿戴都要相当。
然鹅,“规矩”是死的,执行规矩的人是活的,长辈的心是偏的。
贾母因为偏疼宝玉,指了袭人去侍奉他,让他事实上多了个一等大丫鬟,但袭人的“编制”还挂在荣庆堂。
这般骚操作,就只是为了捂住赵姨娘母子的嘴。
贾寰这种“小冻猫子”的福利待遇,从纸面上落实到实际中,是要暴打折扣的。
即便如此,贾家“嫡庶平等”的待遇是个硬性规定,是此时的普世价值观,是“礼法”支持的治家原则。
如贾母、凤姐、王夫人这般的后宅妇人,无权也无力打破这个“规矩”。
硬要破坏规矩,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