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沉默。
家里的情况她还是知道的。
前些年盖新房的时候,材料和工人的工费都是付一部分欠一部分的,等到爷爷生病住院,又借了不少,爷爷办丧事,也借了钱儿。
这些总共加起来有五六千,在这个万元户就值得夸耀的时代,五六千真是极大极大的数目了。
而这些钱,借的都是建军叔家的,两年时间,他们家还了一大半,家里现在还欠着将近两千块。
本来这钱可以不急着还,但现在出了李文彪的事情,中间隔着一个李凤茹,这钱也不好再拖。
要是收拾房子,加上彩礼办酒宴之类的,最少也又要五六千。
董雪心情沉重,董永亮和王秀兰愁得眉头怎么都平展不了,董俊凯不忍心因为自己,让父母这样的辛苦,他动了动嘴“要不,先等等吧”
“不能等。”王秀兰摇头,别人家儿子这么大年纪,孩子都满地跑了,凯凯却被拖累的,之前的对象吹了。
现在好不容易和刘敏处上对象,再吹了,他年纪就更大了,想找好点的,难。
咬着牙也得办。
“先把床和柜子做起来,其他的到时候看着办。”董永亮下了决定。
董永亮第二天天不亮就去找了两个弟弟,下午,兄弟三个加上一个董俊鹏,一起去把树锯掉拉回来,原地上则又种了树。
拉回来的五颗树修掉了枝桠,两头用油涂了,董永亮处理好了这些,两天已经过去了。
刚放倒的树是不适合做家具的,要在阴凉处放置一阵子才行,刚好,也到了收玉米的时候了。
一家人辛苦五六天,终于全都拉了回来,放置在院中。
掰回来的玉米堆在地上容易发霉长芽,这样就不值
钱了。
所以玉米收回来之后,一家人也不敢休息,他们又急赶着用木头搭起了架子,把玉米放进架子里。
这样架子离地有一截,可以通风透气,下雨的时候,上面可以用塑料布遮起来,避免玉米被打湿发霉,晴天则可以拿掉塑料布,让太阳暴晒。
再接着,就要翻地种小麦了。
在董雪的记忆里,农业机械化普及之后,这些事情都很轻松的,农机进田里走一遭,秸秆直接还田化为肥料,同时种子也被播了下去,完全不用人出力。
然而重回十几年前,一切都还需要人力。
所以,根本没怎么休息过的一家人,再次投入了繁重劳作中。
有的人家会把玉米秸秆直接烧掉,但是董雪二叔家里是养着牛的,所以玉米秸秆是舍不得直接烧掉的,要用镰刀割下来捆成一捆拉回去。
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接下来就更麻烦了。
玉米秸秆被运走之后,地里就剩下一垄一垄望不到边的、尖尖的玉米根茬,旺盛的气根牢牢的抓在土里,想要把它们刨出来,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他们需要把玉米根茬全都清理完毕之后,才能用牛拉着耕犁翻地,播种小麦。
上辈子这时候,董雪还沉浸在悲伤中,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根本不知道父母和哥哥这么辛苦。
这辈子,虽然王秀兰心疼她,不让她下地,董雪还是执意跟着去了。
早在最开始掰玉米的时候,她手上娇嫩的皮肤就已经磨起了水泡,忍着疼,董雪晚上挑破水泡,第二天跟着继续下地。
玉米还没全掰完,她的手就变得像是干枯的老树皮一样了。
但能帮上父母的忙,董雪特别的高兴。
等到刨玉米根茬的时候,董雪发现父母因为太累,胃口不太好。
本来劳动就繁重,再吃不下饭怎么能行
董雪很是着急,家里的饭菜都没什么油水,就算是她使出浑身的劲儿尽量把饭菜弄的好吃,但父母吃的还是不太多。
看着烧月饼时候剩下的一点儿花生,灵机一动,董雪干脆打算做点香辣花生酱,给家里人佐饭。
她爸年轻的时候在湘省当过兵,养成了无辣不欢的吃饭习惯。
而她们一家人受了影响,也都很喜欢吃辣。
虽然香辣豆豉酱更好下饭一些,家里也有黄豆,但是要弄豆豉太麻烦了一些,刚好花生是现成的,更方便快捷。
但是做香辣酱稍微有点费油,董雪怕王秀兰舍不得,打算瞒着她,先斩后奏。
因此第二天早上,董雪没有像是之前一样早早起来跟着王秀兰下地,而是赖在被子里不肯起来,说她有点累,上午想歇歇,下午再去地里。
王秀兰心疼她,让她多休息,夫妻俩就带着锄头出门了。
她家还剩下一亩地的玉米根茬要刨,得赶紧,天气预报说三天后有雨,最好是能赶在下雨前把冬小麦种上,这样雨一下,就不用浇地了,既省力,又省钱。
等父母出门了,董雪麻溜的爬起来干活。
干辣椒洗净,放在太阳下晒着。
芝麻炒香、花生炒熟,放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