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天灾和人祸!(八千字大章)(4 / 5)

来便是为了保住郓州,保住百姓,现在郓州尚未破,却要让百姓饿死在路上,那我们的行为还有何意义微臣斗胆,便派人去送了些粮食。”

赵桓一时间还真不好说什么,他这个行为,虽然让这里处于缺粮的状态,从小的战略层面来说是不对的,但从价值观和理念上来说,却是值得肯定,值得赞扬的。

有时候,战略和价值观本身就是冲突的。

或者说,某些时候,价值观的塑造,才是更宏伟的战略。

“勇武侯,你让辎重部队留一些粮食在这里,让儿郎们省着吃一些。”

“遵命”

张康一听,顿时敢动得热泪盈眶,他本来就是皇帝忠实的粉丝,现在被偶像的行为更是感动得差点没有跪下来用头撞地。

赵桓又道“我记得,一个月前,朝廷就已经开始向这边运输粮食,粮食呢”

张康苦笑,不知该如何说起。

旁边的一个厢军指挥使刚好路过,听到这话了,便停下来道“这位上官,朝廷分配过来的粮食,都被司马知州调走了”

赵桓的眼中明显聚集了一团杀意。

张康道“司马知州也是听闻齐州城破,调粮去救助了。”

那指挥使道“季忠兄,别在为司马青说好话了,他是什么人,大家心中都清楚,他虽然对你有知遇之恩,但身为朝廷命官,也要恩怨分明才是。”

说完,那指挥使便急匆匆离开“这位上官,卑职要去面前忙了,不便陪同。”

“你去忙吧。”

赵桓道“司马青带走了多少粮食”

“回陛下,带走了一个月的粮食。”

赵桓吸了一口气,临走前,他对张康道“为政者,切勿因私情而累,等你哪天想明白了,来东京城找朕。”

“微臣谨遵陛下教诲”

赵桓带着人离开,一路向泰安而去。

在路上,他看见太多灾民,正连夜赶路。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低落,甚至绝望。

他们原本以为皇帝的新政落下来,会让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没想到灾难来了,他们被迫背井离乡。

有人在路上绝望地哭喊“老天爷,求求你救救我们。”

听到这样的声音,赵桓心中更加不好受。

整整一夜都有前哨不断在探路,皇帝走的路自然是最安全的。

第三天中午的时候,赵桓抵达了泰安城。

当皇帝抵达泰安城的时候,宗泽已经不在泰安城,宗泽率领了主力部队渡黄河。

宗泽征集了黄河上所有的船只,向北岸而去。

据说那里是重灾区,大部队要去那里救人,去那里堵住崩溃的河口,保住能保住的县城和乡镇。

到泰安城的时候,皇帝看见泰安城外面有许多营帐,营帐里躺着人。

有人正在城门口熬粥,赵桓看见宗泽的儿子宗颖正在城门前整合军队,似乎随时准备出发。

宗颖见来的军队着装竟然是中央羽林军,再一看是韩世忠来了,连忙上前“良臣,你怎么来了”

韩世忠道“宗帅,陛下也来了。”

宗颖往后的马车一看,连忙小步上前“臣参见天子。”

宗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来泰安,这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赵桓从马车里出来,道“你这是要去哪里”

“回禀天子,宗相公说,要将黄河之水引入梁山伯,灌入汶河,分散流水入海。”

“岂不是南边的州县也要受灾”

“陛下,濮州溃堤、齐州溃堤,已经减缓了黄河的水势,以现在的水势,引入汶河,不会对南边的州县造成多大影响,宗相公已经命人汶河沿岸的州县做好防洪准备。”

“若是引入汶河,可有把握迅速减缓水势”

“有把握”

“好你速速前去”

“遵命”

“朕命令你活着回来”

“陛下放心,陛下让臣活着,臣不敢轻易死”

其实,在之前,宋庭就已经做过这种事。

不然八百里梁山伯是怎么来的呢

但这次宗泽要将汶河彻底疏通,让流进梁山伯的河水全部流入大海。

看向泰安城里,赵桓又问道“郓州的知州司马青是不是在这里”

“是,此时便在城中。”

赵桓微笑地点头“很好。”

宗颖也不问皇帝找司马青作甚,那是皇帝和司马青之间的事。

赵桓一挥手,韩世忠立刻高呼“吾皇万岁”

一瞬间,战鼓便响起来了,羽林军的将士们听到这战鼓,便大声喊出来“吾皇万岁大宋万岁”

声音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一波,震人心魂。

所有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呼喊震住了。

宗颖骑上马,在他的大军最前面道“儿郎们,陛下从东京城来了”

泰安城前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