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天灾和人祸!(八千字大章)(2 / 5)

邵成章不由得苦笑,正要解释,被赵桓打断了“给朕安排车架,朕要去齐州”

邵成章连忙跪在地上“陛下万万不可,齐州现在已经溃堤”

邵成章此话一出,诸相公这才知道齐州竟然已经溃堤,各个面色大惊,难怪皇帝神色如此糟糕。

“徐处仁,你迅速给朕安排”

徐处仁道“陛下,洪灾四起,万一引发民变,则大事不妙,臣愿意为陛下前往”

“徐爱卿多虑,勇武侯自会随朕一同前往”

赵桓并不担心有人借机生变,他担心的是前线有人借机捞钱,置万民生死于不顾。

如此,那八万将士都白死了

皇帝,不能天天坐在皇宫像神像一样供着,关键时刻,皇帝更应该做出表率来。

诸位宰相道“陛下,臣等愿意随同陛下一齐前往”

“你们走了,谁给朕治理国家你们不准去,各司其职,便是对朕最好的忠诚”

说完,赵桓转身便离去,留给众大臣毋庸置疑的背影。

这个时候,京东和河北必然人心惶惶。

在古代,战事是人定,人定尚可人安。

但自然灾害,却被人们看中是老天发怒,执政者失德,这样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煽动灾民暴乱。

眼下,唯一能够以最快的方式止损的,就是皇帝亲自前往前线,稳住军心和民心。

赵桓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他自己也在内心给自己打气。

华夏自古多灾多难,不都挺过来了吗

雨越下越大,将整个东京城笼罩。

直到第二天的傍晚时分,雨才渐渐停下来,西边的天空燃烧起了瑰丽的火烧云。

沿着官道,皇帝御驾向东北而去,一路守护皇帝的是勇武侯韩世忠的羽林前护军。

等进入京东路,灾民明显变多了。

可以看到有妇人抱着自己的孩子,背着包,全身湿透了行走在路上。

还有人用力拖拽自己家养的猪,嘴里还在骂“快走老子养了你一年你可不许被水冲走”

还有失去双亲的小女孩正在一边跟着人群走,一边哭喊着要爹娘。

赵桓用手拨开车帘,他看见一个厢军士兵小跑过去,抓住那个小女孩,将一个馒头塞给了那个小女孩,双方不知在说什么,过了一会儿,那个小女孩便开始吃馒头。

赵桓很低调,坐的只是一辆外观看起来很普通的马车,这一路上,来来往往的马车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官员也不少,人们看见后,也并未觉得有什么稀奇。

赵桓还看到后面有一支厢军部队小跑过来,他们每一个人都背着一小包东西,里面是馒头一类的干粮。

在后面,还有十几辆车运载着食物。

逃难的人群立刻冲过去,为主了那些车辆。

一个指挥使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抢,每一个人都有份。”

赵桓在那些厢军士兵脸上扫了一转,他们都还是十岁的小伙子,眉宇间还有着青涩和稚嫩。

不过,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刚毅。

这一批厢军是几年前韩世忠将京东路横推之后,新选拔出来的苗子。

从他们的表现看来,这两年,政宣司转过来的监察院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自他们入伍以来,每一个人都经过严格的思想教育,忠君爱国,爱护百姓,是必不可少的思想钢印。

赵桓将韩世忠招呼过来“找人过去打探一下前方的情况。”

韩世忠让呼延通向前面的人群走去,他大声道“我是羽林前护军第二军军都指挥使呼延通,阁下怎么称呼”

那个指挥使一听呼延通报的名号,连忙行礼“卑职是驻郓州厢军第三军第七营指挥使田措参见呼延上官”

这郓州的军队里,没有人不认识呼延通的。

当年,京东路的禁军就是被韩世忠覆灭的,而呼延通则是韩世忠手下大将。

“不必多礼,本官问你,郓州现在情况如何”

“回禀上官,昨日早晨,濮阳溃堤,河水往北倾泻,郓州暂且无恙,但朝廷已经下达南迁命令,现在郓州的百姓都已经开始南迁,分两路,一路往京畿方向,一路去应天府。”

“齐州那边,你可知情”

提到齐州,田措的脸色变得凝重“听说九县全淹了,而且洪水还在继续扩散,根本无法阻止,现在没有人知道具体伤亡情况。”

“那河北宣抚使宗泽宗相公何在”

“听说宗相公此刻在兖州泰安城,中央军主力退守兖州,附近的灾民已经全部退守泰安,另一路已经渡河,向河北路而去。”

呼延通对田措作揖“多谢多谢”

“呼延上官客气。”

呼延通转身便朝韩世忠走去,那田措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得知消息后,赵桓便向泰安而去。

兖州虽然和齐州相接,但是泰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