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第 185 章(1 / 3)

上回在宫内, 赵仪瑄想叫宋皎留下,便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宋皎回了他一句“又岂在朝朝暮暮”,故意的没说前一句。

太子此刻说这句话, 却是因为想到当时。

程府这边忙于操办罗盼儿的丧事, 而在宋家那里, 因宋申吉死于非命,自然也忙成一团。

魏子谦得到消息,也又急急地赶到了京城帮忙。

次日,在程府行了礼后, 宋皎便回了宋家。

赵仪瑄本来想带她直接回宫, 但宋申吉再怎么不堪, 毕竟是她的父亲,这“孝”上面却也是不能缺了的。

本来赵仪瑄想随她一起去,但如果他也跟着去宋家, 那势必又是一场哄闹。

未免也戳了皇帝的眼, 于是便多派了几个人跟着宋皎,又叮嘱她过午一定要回宫,这才分别。

宋家这边虽是操办丧事, 气氛上却并不比程府, 一来因为之前那场官司, 京城宋氏的人已经将他们踢出族谱,除了少数几家,这会儿也没有上门的。

而宋申吉为人实在太过可恨了,竟叫人没法儿替他放声大哭。

魏娘子倒是哭了一场,但并不是为了他,而是因为自己的一片心竟搁在狗身上,浑浑噩噩地过了这么多年, 如今总算竟有种解脱的感觉。

宋明穿着孝服,只面无表情地多烧了两张纸,也算是尽了心了。

在宋皎回来的时候,魏子谦跟宋明已经同一些殡送的人一块儿,把宋申吉发送到城外,择处安葬了。

家里便又空了下来,只有青青跟魏娘子在家中,魏氏怕宋皎心里难过,说道“既然人已经去了,那些好好坏坏的也不用再说了。你多烧点纸钱给他,就当是父女一场尽了心意了。”

又因为他们一早上也听说了程府的事情,便又问宋皎。

宋皎红着眼圈,强打精神说明了。

魏娘子百般感慨,尤其是怜惜那个才出生就没了父母的婴孩儿,又叹道“还好有颜大小姐在,不管怎么样都会将那孩子好好地抚养成人。”

说到这个,便又对宋皎道“说来我也疑惑,怎么颜大小姐自个儿一直都没有消息呢”

宋皎一愣,苦笑“娘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魏娘子平时是不大跟宋皎说这些闲话的,尤其是关于颜文语的。

但她很知道宋皎跟程府的情深,同时也不想她因为宋申吉的事情而沉溺,便故意地说起“我就是有些想不通,这程大人也不算太老,得亏程大人身边没有妾室,家里也没有难伺候的长辈,不然的话膝下没有一子半女的,始终不会太好过的。”

宋皎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给母亲提起,她略想了想,也是不懂。

但这毕竟是颜文语的私事,何况是关于自己老师的。于是她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娘就不用惦记这些了。”

不过说了这两句,宋皎依稀也看出了母亲的用意。她仔细打量母亲的神情,却见魏娘子脸色平和,并没有很悲戚的样子。

本来在回来的路上,她还担心魏氏会因为宋申吉的死而悲伤不已,如今看来是自己的多虑了,宋申吉真是自做孽,把原本一心向着他的夫人的心都给磨冷了。

外头张嬷嬷来催“尚仪,最好是在午膳时辰前回宫。”

魏氏一惊,忙道“宫里很忙么”

宋皎道“不打紧。不过”她想了想,道“如今父亲去了,就叫老三在家里长住吧,还有青青。就是不知陈姨娘那里如何了。”

魏氏见她关心宋明,便道“我也正有这个意思,不过陈姨娘那里,我听说”她靠近了对宋皎低语了几句“我早就想放了她,既然她自己谋了出路更好。”

宋皎想了想,一笑“这也是成全人的好事,娘拿主意就是了。”

原来陈姨娘久居城外,之前宋明在家倒也罢了,后来宋明追了宋皎出京,她一个女人家不便,素日相识的一个汉子时常帮她砍柴挑水,天长日久的两人各有情意,只是碍于陈姨娘的身份,如今宋申吉驾鹤西游,这自然不成问题了。

可笑宋申吉贪了这个爱那个,最终两个妾室一个外室,除了朱姨娘横死外,两名妾室也都追着别人去了。

宋皎又拿出了一个荷包说道“这些银子娘拿着用,老三的学业不能落下,若不读书,总是要学野了的,回头我会找人给他安排。”

魏氏殷殷地看着她“你还惦记着家里,你在宫里头一切可好”她往外看了眼“太子殿下好伺候么会不会为难你”

宋皎低头一笑“娘放心,太子殿下对我很好。”

魏娘子虽然担心,但也知道这些事自己是完全伸不上手的,便只殷切地叮嘱道“宫内不比别的地方,行事一定要谨慎小心。”

正说着,外头青青跑进来“尚仪,周大人跟徐大人来了。”

宋皎便起身出外迎接。

徐广陵跟周赤豹都是来送丧仪的,但这不过是应景借口,最主要是来探望宋皎。

他们两个才去过程府,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