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解封的李今(2 / 4)

诗酒趁年华 我想吃肉 8217 字 11个月前

回成为瞩目的焦点,还略不习惯哩。

翻到了上一页,最末一行,恰是记着余洗说过的“若开武举,使人弃文从武,有误国事”。颜神佑听他念了,说“好了,你翻页,从第三行上再念。”

史官再念,又是余冼说的“现说的是武举,你又绕到什么文士上做什么”

与熟谙论坛掐架的人吵架,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论坛惯用的一个手法就是复制你的楼层,再批评,必须记得你说了什么话啊“楼上bubu,根本不是这个样子哒你在上上上层楼不是这样说的,自打耳光这样好吗你的脸还好吗肿了没”

颜神佑冷冷一笑“我真想把这两条都抄下来,糊你脸上你脸还好吗肿不肿自打耳光很光彩别人论政,赞同不赞同,皆就事论事。你倒好,鼓唇摇舌,全没一点正经丢人现眼”

这种女人,就该回家去抱孩子这是许多人的心声,你特么记性究竟是有多好啊

这么一折腾,李今又原地满血复活了,大概蓝条比较短,也全满了。

余道衡要拼命救他弟弟,说“既然要就事论事,则考中武举之后,户籍如何办理由良转贱,是什么道理”大周的户籍制度与前朝是有不同的,如前朝,门入了就难出临时征发的不算这算是入另册,部曲还是贱籍呢。余道衡受先前的制度影响太深,新朝改革他虽然知道,一急,就容易忘。

李今带着满血满蓝,又来冲锋陷阵了“瞧不起为国捐躯的将士吗你什么意思啊国家重功臣,你偏来踩功臣,过河拆桥,你还是人吗”

别的还好说,一说武人粗鄙,武将们心里是极不乐意的。不过习惯使然,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够高雅,只好忍了。现在有挑头闹事儿的,再一看,皇帝好像一点也没生气,那一起闹了吧半边朝闹喧哗了起来。唐仪看了半天好戏,发现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开始维护起秩序来,他的声音比谁都大“好了好了,你们的委屈圣人都知道的,再吵,御前失仪,错的就是你们啦”一边卷起袖子,很想再打一架。

颜肃之也发声了“肃静”

颜神佑“噗哧”一声,心说,好像县太爷。

场面静了下来,米挚终于发挥了一回智商“既然争执不下,不如缓议,先论他事。”今天看起来是争不过了,再争下去,就得真的推行武举了,武举都推行了,文举之类的,阵地也要难守。不如叫个暂停,回去听听余冼还有什么意见,再行布置。

李今十分无赖地道“那就政事堂公议好了”凡过政事堂公议的事儿,最后就没有一件是按着米挚的想法去做的他是少数派。

米挚“”

由于有了李今的神发挥,场面被打开了,李彦与霍亥等人也撕开了沉默的面纱,跳了出来。丁号打头,一字一顿地道“文臣不预武事,臣不知有大将、太尉与诸将建言,此事有何不可行”

李彦更干脆,请求定下文臣不预武事的惯例。开国时期就有这么一条好处,就像颜神佑说的我就是祖宗。头上没有人管,自己定下来的条例,只要可行,那就是后世典范。

此言正合米挚之意只要把武举的话题引开了,后续只管拖着就是了。什么文武分班,涉及的细务多着呢。便是武举,流程一类的,也可以磨一磨牙。反正,就是不能认这个输。必要时,还可以把古贺拉出来再挂一回墙头,证明考出来的人并不可信。

岂料李彦敢说这个话,那就是有成算的,他已经有了草案了。政事堂是不能不知道武事的,兵部尚书也要通一点武事。文武不相交通,不可以从文职转武职,或者从武职转文职地来回转。文臣不得干预武事,行伍另设一套司法机构,武将也不掺和文官掐架除非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当然,到了一定的高度,政事堂这里,就要变通一下。比如说,政事堂里,必须有两位从行伍里出来的丞相。

米挚听完就想昏倒“你这是疯了么”哪有这么搞的这是要帮武人抢地盘吗

李彦眼里,也没什么文臣武将的,他是元老派,武将绝大多数是元老派出身。他的理由也挺充分的“为防不通武事者干预战局,酿成大祸。”

米挚是宁愿再置大将军或者太尉,以供参赞军务,也不想让丞相堆里出现个肌肉男的。一力主张恢复大将军和太尉的设置。

颜肃之不肯答应,觉得这两个位置没人能比得上郁陶和楚丰,没的辱没了两个职位。搞得米挚想举例子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看,武将那里,要不是山璞李今霍白之流,要不就是颜神佑

颜肃之果断批准了李彦的建议,让政事堂表决。米挚再败一回。即使通过了李彦的提议,颜肃之也没有贸然提拔新的丞相,政事堂依旧是六位宰相,外加颜神佑这个尚书令。好了,现在可以讨论一下武举的问题了。

大势已去

米挚憋屈极了很想就这么不干了却又有一股气在,硬撑着没说出辞职的话来。打算下班之后召集大家聚会,想个合适的办法,把这一关给过了

元老派大获全胜,武将们也与有荣焉。却又有一种担心自家孩子,怎么办武将家的孩子,大家懂的,从遗传方面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