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事来“太学与国子监正在筹建,先前又是授田是授官,还要平叛,竟将此事给忘了。我记得昔年在昂州的时候,阿姐曾建言重新勘刻石经来的如今天下初定,李、霍等硕儒俱在,何不再续前议”
颜孝之道“只怕一时半会儿的来不及勘定那么多的经史,与其让他们胡乱读,还不如不读呢。”
颜肃之道“先将在昂州定的那一本拿来让他们背熟了,其余的依次勘定。”
真是不枉当初累得像条狗啊种子已经种下了,是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颜神佑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烈,也不插话,只想着盐政的事儿。奉还盐政是势在必行的,只是时期还要考虑呢。现在交了,朝廷上下思想还没扭转过来,拿着盐利跟她作对,她哭都来不及。
这样太阿倒持的事情,是打死她都不能做的。
出神没多会儿,事情已经议完了,颜肃之将她与六郎都加到了“重定石经”小组里。见她一直不说话,还当她受到了什么打击,特意留下来开导她“咱们家不做过河拆桥的事儿。阿爹给你写包票,好不好”
颜神佑笑道“信不过您,我还信得过谁呀”要是发现您老不可信,我早扶着山璞去打天下了好不好哪怕困难一点,可能要割据南方几十年,也比被过河拆桥了强,对不对
后面这话,却不是不能明说的,只好胡乱找了一个理由“我在想,窦驰知不知情姑妈快要生了,可不好让她着急的。”
颜肃之摸摸下巴“我去与娘娘说,接了你姑妈到宫里来照看小住。”
颜神佑道“也好,那我先回去了,我近来在想一件大事,事若成了,给阿爹做寿礼。”
颜肃之乐了“那我等着了。”
大明宫里,一家团结和睦。太尉府上,却是愁云惨雾。
自从楚攸事发,楚丰就闭门谢客了。亏得应对得宜,楚家算是保下了。只是元气大伤,又与霍家有了嫌隙。楚源奔回请罪,颜肃之安抚他良久,依旧命他做冀州刺史去了。楚丰心下少安,更加不去惹事。旬日往宫里去见一见楚氏,退而归家,专意教育孙子们,再出一个楚攸式的人物,可就谁的面子都不管用了。
楚攸幼子的婚事,楚丰打算过两年,等事情冷一冷,再说。先让他去守孝。
好容易过了两天清闲日子,不用在火上烤上,米挚又来了。楚丰退居家中,不再过问朝中事,有些事情是楚氏有意无意透露,更多的是米挚不避嫌地跑来请教。米挚资质有限,这一点楚丰是知道的。念在两家的交情上,楚丰也不吝于给他一些指点。
往日都还配合得不错,今天楚丰却险些被米挚给蠢哭了。咽下一口老血,楚攸道“这些事情,你又何必去管朝廷之势,你又不是不知。”
“闭口不言,我岂不成了土偶木梗还做这个丞相做什么”
你本来就是凑数的,楚丰默默地想。诚恳地给了米挚一个衷心的建议“既然不知道闭嘴,又看朝廷诸事不顺眼,你不如请辞。”免得这丞相再做下去,不知道哪一天你就要被人给做掉了。
米挚气了个半死“太尉何出此言”
话不投机,米挚还觉得楚丰不对哩。临走之前,用一种恨其不争的语气对楚丰道“太尉锐气已失,是被吓破了胆了么我却是不能眼见朝廷失序而不管的我必要上书”
那你这个丞相也要当到头了。楚丰坐在坐榻上,并不起身,目送米挚离开。米挚出了门,绕一个弯儿,不见了,楚丰就盯着桌上残茶发呆。楚丰苦笑,他心里也明白,这根本不是聪明还是愚蠢的问题。而是立场问题。
那么,自己的立场呢
楚丰将自己关到书房里,活似个闭亲结丹的老神仙。半个月后,破关而出,一推门“从今天起,不许放一个人进府家里人也不许出去”风暴,就要来了。如果没有经过楚攸之事,楚丰说不定就真的成了旧族的首领,出谋划策,一争长短。现在想来,真是多亏了楚攸这个孽子,当头一棒,让楚丰看清了形势。
颜肃之也不算是忘恩负义之辈,对旧族还存有敬意,也愿意用旧族。可是,如果旧族再不知天高地厚,想要恢复昔日把持朝政的荣光,那就是作死了。反过来想,颜肃之既然是有良心的人,自然会讲究一个“买卖公平”,颜神佑等人出了力,颜肃之就不会容忍别人随便拿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让亲生女儿落下“出力种田,做出来的饭喂了欺负她的人”的凄凉境地。
楚丰眼神越发地深沉了起来,给楚源去了一封信,勒令他不许参与旧族之事,只管安心做官。已署了名字,吹一吹墨,忽地大悟卧槽旧族真是找死了啊你有本事,做出事情来,于国有益,皇帝怎么会不用你旧族起家之时,哪家不得出几代实干的栋梁现在呢做事又不肯做,还要摆架子,要压人一头。
本末倒置
顾不得信已经写完,楚丰又匆匆写了一张字纸,写得太急,字迹都潦草得要飞了起来
写完了,检查一下再无疏漏了,楚丰这才将信装起,命人连夜给楚源送过去。自己更决心召集楚氏子弟,认真读书,抛开浮华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