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浓墨(2 / 3)

了这么多年,他待咱们也好,总不好如今有了三哥哥,就疏远了他”

湘云奇道“我多咱说要疏远了他宝哥哥和三哥哥都是一样的哥哥,难道非要分个亲近远疏咱们只一般对待就好。

而且三哥哥确实比宝玉做的好,咱们也不必昧心的看不见。

倒是你这般,反倒忒委屈自己了,别人也未必看得见。

你只要不和宝姐姐那样,旁人也不会说什么。”

黛玉闻言噗嗤一笑,新鲜道“真真难得了,你也有说宝丫头不好的时候”

湘云却没心思说笑,对她自己都没这样愁过,抓了抓头发,苦恼的小声道“宝姐姐也不知怎么了,全不像她往日的性儿啊。三丫头和三哥哥是正经堂姊妹,亲近些也不碍事。可她”

黛玉看着她道“你难道没听过那句戏文”

湘云一怔,问道“什么”

黛玉抿了抿口,轻声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般说来,我倒有些钦佩宝丫头了,她竟有这等勇气,实在看不出。只是,日后怕也要受难了”

崇康十二年,八月九日。

刚过卯时,天还未明,贡院明远楼上便已人影憧憧。

顺天府乡试主司赵敏政立于楼上,看着下面万间号房燃点烛火,与天上星光辉映,虽一宿没睡,可心中却是说不出的自得。

因为自今日起,这些生员们就将正式成为他的门生了。

师徒名分定下来后,日后学生便要听老师的话。

天地君亲师,师乃纲常大义也。

内阁那些位高权重的阁老,哪个不是当过好多届的座师、房师,方门生满天下的

这也是他们执政的根基。

本来,以赵敏政的资历,无论如何也不敢有此妄想。

朝廷内两朝元老多的是,论资排辈他这辈子都只能被压在下面。

却不想一朝之变,盘踞朝堂内的诸多旧党大佬们,纷纷被贬出京。

朝廷上竟成了新党独大,尤其是内阁中。

然而即使皇帝再想变法,也绝不能容忍这等情形出现。

不然长期以往,大乾将是谁家天下

因此,曾经努力巴结都不入人眼,无法阿附新党的大臣们,如今便有了另一条路径可走。

他赵敏政,便是这条路径的旗帜

因为他表舅,大明宫总管太监,戴权。

赵敏政是知道些内幕的,旧党式微后,崇康帝在勋贵势力与宦官之间,很是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选择了宦官。

因为勋贵势力虽然好用,也容易扶持起来,可是却也容易坐大,不听使唤。

宦官就不同了,生死荣辱皆操于上手,容易掌控。

又因为大乾宦官不许直接干政,如此,便有了赵敏政的发迹。

宦官不能干政,阉党却可以。

赵敏政知道,不止今科顺天府的乡试,连来年春的会试,都将由他主持。

这等大力扶持,也算是给新党的一个旗号,行事收敛点

想起近来遭受新党诸多大员的打击嘲讽,谩骂羞辱,赵敏政冷笑一声。

纵然那些人不断弹劾他,那又如何

如今他简在帝心,谁能动他

新党那群疯狗越是想灭了他,越灭不了他

等这几批士子们长成后,他夹带里也有了人,到时候谁会怕谁

念及此,赵敏政似已经看到了日后他入内阁,与宁则臣分庭抗礼的情景,心中升起万丈雄心。

“总裁,时间到了”

一旁同考官,陪他在明远楼上吹了好一阵凉风,见时间已到,赵敏政还在出神中,忍不住提醒道,只是模样谄媚。

这一科同考官,均为阉党门下

这个明显的做法,原本并不合规矩。

可是宁则臣为了避嫌,都压着下面的人不许提异议。

以他的胸襟气魄,如今都愈发感到高处不胜寒了

这也就造成了,赵敏政在此次秋闱中,一手遮天的地位。

回过神后,他有些不悦的看了眼那位同考官,哼了声,见那位同考官诚惶诚恐后,心里又有些得意,用鼻音道“那就开始吧。”

众同考官立刻如释重负,虽觉得赵敏政的做派愈发像他那表舅了,可没人敢说什么,连表情都不敢露,赶紧让军卒鸣鼓宣布开考。

鸣鼓之后,考官们各司其职,衙役小吏们将正卷和草稿纸陆续发下。

然后,便是公布考题。

今日是乡试第一场,按照惯例,这一场的题量为四书义三题,经义四题。

经义是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等再响起三声金锣声后,便见有衙役兵卒,高举等人高的木牌,上贴有今科乡试第一场的考题,穿行于各号房巷道之间。

至此,贾琮轻轻呼出一口气,准备好笔墨,铺展草稿纸,等候记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