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诚哉斯言(3 / 4)

治登基,对李勣越发的倚重了,但李勣知晓这是因为皇帝需要一个老臣去稳定朝堂。

老臣

你老了。

不是每个人都姓司马。

李勣抬眸,看到王忠良急匆匆的走来。

老夫老了,帝王连猜忌都没了。

李勣笑了。

“英国公,陛下召见。”

王忠良很是客气。

李勣颔首,“辛苦了。”

孙儿就看不惯他这等老好人般的处事方式,觉得憋屈。可李勣却不这般认为。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你能习惯,那么就是幸福。

帝后都在。

作为宰相座位是有的,还有一杯热茶。

李勣发现皇帝先看了自己身前的茶杯。

“陛下,臣让赵国公去寻几位将领饮酒。”

李治微笑依旧。

李勣说道“臣老了,数年中臣一直在观察着大唐将领,从边塞到朝中诸卫,都寻不到统帅之才。陛下”

李勣抬眸,依旧温润,“大唐庞大,大唐的敌人也庞大,一旦倾国之战,必须要帅才来统军,否则”

李治问道“薛仁贵如何”

李勣摇头,“薛仁贵勇则勇矣,可为一路总管,大总管却无法胜任。”

李治微微皱眉,“如此”

皇后一直在观察着李勣,却默然。

李勣温言道“臣孙李敬业与赵国公交好,不过臣孙却不是大才,此生难以执掌一面”

我的孙儿就这个资质,陛下你可放心。

“赵国公领军征战多年,臣一直在关注他的手段。既有侵略如火,也有不动如山,臣更看重的是他的眼光。”

李勣抬眸,目光炯炯,“陛下不知,统帅非武勇,而是谋略,而谋略首重眼光。统帅能看到攻伐之外,能超脱攻伐之外。不以得失为重,看的是大局”

皇帝微微眯眼,看似在倾听。

李勣在朝会上的表态让众人都知晓了军方的意思。

随后李勣就和几位老帅去饮酒。

这会儿再度安排贾平安和那些将领喝酒。

这是扶上马,再送一程。

犯忌讳

但军方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法,帝王若是横插一手,必然会招致反弹。

李勣说道“臣记得赵国公断言吐蕃此后只能从西域进攻,有人驳斥,赵国公说了一番话大唐希望看到吐蕃大军从高处冲下来,这便是眼光。”

他解释道“大唐不可能进攻逻些城,如此吐蕃便能想攻就攻,想退就退。不过若是他们夺取了吐谷浑,再想退却不能了。”

“为何”皇后不解。

李勣说道“吐谷浑是养马地,更有耕地和人口,吐蕃舍不得。若是禄东赞主动舍弃了吐谷浑,国中的权贵们会把他撕成碎片。”

李治懂了,“这便是以利诱之。”

李勣点头,“但禄东赞睿智,在大唐扫清了辽东,再无后顾之忧后,他不会攻击吐谷浑,否则就是把机会送到大唐的眼前。”

“这就是统帅的眼光”武媚说道。

李勣颔首。

皇帝看着李勣。

李勣目光温润,微微垂眸,但没有避让。

皇后在边上默然。

良久,皇帝的眸中多了释然。

“朕知晓了。”

李勣起身行礼,“臣老迈,再不能上马杀敌了。”

这就是乞骸骨

从今日起,臣再也不能出征了

这更像是一个仪式。

年迈的老臣,年富力强的帝王。

皇帝起身走了过来,亲手扶起李勣,温声道“卿为大唐殚思竭虑,出生入死,朕尽知。”

先帝时期的老臣渐渐凋零,但并未让皇帝觉得沮丧,反而是兴奋。

“英国公以后不会出征了。”

皇帝目送着李勣离去,神色平静。

皇后说道“遥想当初权臣当道,若非英国公,陛下也难。”

做人要讲良心。

皇帝点头,“李勣弃掉了武事,程知节等人老迈,唯有一个苏定方”

城外,一骑飞也似的冲了进来。

随后奏报进宫。

“陛下,邢国公的奏疏。”

苏定方此刻就在陇右,全面负责防御吐蕃。

李治接过奏疏,低头

再抬头时,他对武媚说道“苏定方进言,除非大唐衰微,或是大唐在别的方向出现大敌,否则吐蕃不会再进攻吐谷浑。”

武媚抬眸,眼中有喜色,“平安虽未至陇右,却断言如此。”

这眼光

贾平安请了薛仁贵饮酒。

酒过三巡,薛仁贵有些苦闷的道“老夫这些年一直在宿卫宫中,不得施展手脚。”

后世有人说薛仁贵出身平民,非也,这位出身河东薛氏,父祖皆是官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