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第161章(2 / 3)

锦衣卫放回了姜望等人,交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唯一不同的是宫里派来了内侍全程跟进。

这一场事下来,反倒是姜望不重要,不过是一场君臣之战的延续。

而谁也没有赢,百官没赢,嘉成帝也没赢。

该存在的,依旧在,没有解决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看似已经风平浪静,可实际上依旧焦灼着。

阳春三月,该是春雨纷纷之际,却没有下雨。

进入四月,京城依旧不见有下雨的征兆。

不光如此,北直隶一带,甚至河南、甘肃、山西一带,尽皆无雨。

春雨贵如油,这句话可不是闹假的,没有雨水,这一季的庄稼可该怎么办老百姓们纷纷骂天,朝堂之上一片缄默。

这种时候,自然少不了流言的滋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便有流言在市井之中流传,说是因为陛下在太和门前仗责了百官,所以老天才会不下雨。

连招儿听了这种说法,都不免咋舌。

“老天下不下雨,和圣上打不打那些官的屁股,有什么关系这些人疯了”

薛庭儴也觉得这些人疯了,好不容易嘉成帝终于消停了,不管是不是偃旗息鼓,至少暂时没闹事,就不能好好的处几日,非得闹出点儿什么来。

再把嘉成帝逼急了,恐怕又要有人遭殃。

他也清楚这些文官们想干什么,这是想一棍子将嘉成帝打服了,免得他以后再生事。

可嘉成帝是个活生生的人,还是九五之尊,别看一群人和他扳手腕是赢了,可若是一个对上一个,还不知道谁死。

暂时没人死,倒是钦天监的监正监副换了几个。

四月初八那日,嘉成帝坚持不住了,下了罪己诏。

一时间,百官欢庆,至于下不下雨的,谁还记得去管这事。

而值此之际,嘉成帝却是病了。

太医们诊断,嘉成帝是积劳成疾,再加上适逢太子英年早逝,陛下悲恸郁结,因此诱发了病因。

用白话点儿讲,就是嘉成帝自登基以来,太躬勤政事,又屡遭打击,才会大病了这么一场。

圣上病了,作为下面的官员们自然要多做关心的,内阁数位阁臣纷纷觐见慰问,言外之意让嘉成帝不要太操心朝政,有这么些肱股之臣在,朝廷不会发生什么大事的。

可问题是,嘉成帝病了,内阁票拟之后,谁来批朱。

所谓票拟就是各地各处递上来的奏章,在送给皇帝批示之前,由内阁将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章上进呈。票拟只是给皇帝意见,决策权依旧在皇帝的批朱之上。

当然若是皇帝的批朱与内阁的政见不符,内阁有权利对此进行封驳。不过这种事发生的极少,一般发生这种事情,都是当臣子和皇帝撕破脸皮。

而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些,而是嘉成帝命人重建了司礼监,提郑安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暂代批朱之事。

是的,暂代。

经过了之前这么一场,嘉成帝也意识到和这些人不能硬碰硬,只能迂回着来。

文官们素来喜欢打着大义的旗号,所以这次嘉成帝也用大义对之。君父龙体抱恙,你敢说逼着他主持政务,敢说不需要批朱,只用内阁票拟即可。

但凡敢应一句,前者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后者是妄图颠覆朝政,企图独揽朝权。

这些大帽子太大,谁也背不起,只能这么着。

于是,打从前朝灭亡之时,就泯灭于历史洪流的司礼监,再度粉墨登场。

其实对于下面的一些小官来说,谁批朱真是不太重要。

各部府衙还是那个府衙,该卯时点卯,还是卯时点卯,根本影响不了什么。

就好比内阁两房的这些中书舍人,他们也许能明白阁老们内心深处的担忧,却不能感同身受,唯一的区别就是以往票拟之后,是送往乾清宫,如今则是送去司礼监。

此时的司礼监并没有单独的府衙,就暂时搁在临着贞顺门附近,挨着城墙根的一排房子里。

不过里面倒是气象万千,反正薛庭儴去送票拟时看过,该有的都有,什么都不差,完全不像是暂代的表象。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暂代就是个幌子,说白了就是嘉成帝感觉仅凭一人之力,斗不过这些大臣们,所以培植了一些帮手起来。

前有锦衣卫无疾而终,后有司礼监横空出世。

这两者可都是前朝皇帝集中皇权,对付官员们的两样大杀器。

曾经梦里的薛庭儴研究过前朝灭亡之根本,除了党争之祸外,还有厂卫崩塌之因。什么东西都是物极必反,皇权太过,失去了扼制,就会独裁。而臣子们的权利过大,扼制了皇权,就必然会生乱。

当是两者刚刚好,互相监督,互相牵制,方能开创太平盛世。

这是基于薛庭儴两世的眼界与积累,才能看出这些利弊,不过很显然这一切很显然都不是现在的他能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