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俩小娘子怎么这么厉害了皇后跟淑妃开始互不相见了,皇后斥责淑妃,淑妃也不争吵但是转脸就天天在章嶟跟前了,她不见皇后了说是“害怕”。可私底下,两人互相没少下黑手。
皇太后来信我这儿还行,看热闹呗,不过王济堂有点惨,要不让他去投奔你
延福公主来信章嶟自有自己的心腹宦官,王济堂不上不下的,你能不能收留一下好歹是先帝用过的人,可别叫章嶟给他安排去“帮帮淑妃”了。
余盛给小姨妈读信读得心惊胆战,公孙佳有意培养他,近来也让他参与些事务,可这份看重也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的。骤一听这么些重量级的争斗,他有点撑不住。此时只恨自己是个学渣电视儿童,前世今生都没有脑子去破解眼前的局面。书上一句带过的“xx之后”,可没说中间还有这么多事儿的啊
公孙佳对这个大外甥已经很了解了,也不介意他怂,指了指桌上另一份“再读这个。”
余盛打开来看,是单宇的字迹,读完他就困惑了,因为单宇居然说百姓之间没有动荡。
他问公孙佳“难道丞相们都撒谎了只是为了骗您帮他们”
公孙佳摇摇头,给大外甥讲“他们说的都是实话。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也不是一天死的。从发令,到磨刀,到杀人,且有段时候呢。要不咱们为什么要提前这么些年在雍邑备战一样的道理,现在还只是朝上争吵,顶多传到了官员这一层,让百姓吃苦头,还得等几年呢。所以单宇说的也没有问题。”
余盛大惊“那得拦住呀,不然百姓岂不是要遭殃阿姨,您得尽早拦住他们呀小农很脆弱的,他们连一场洪水都经不住风调雨顺的年景其实不多的,年里有一个丰年就很好了,一般都是勉强维生,要是添上人祸”
公孙佳摆了摆手“回信,给皇太后,就说,人我不介意留,只要她有理由打发过来,我这里就收。”
余盛问道“那陛下和政事堂”他现在也知道了,许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改革的事,哪有不出岔子的
公孙佳道“你以为我没劝过能劝,早就劝动了。于政事堂各派,这是利益相关,你让谁割肉除非真的撕破了脸,不然打一巴掌就得给一个枣儿,我哪儿来的枣儿给他们陛下他有心结,解不开的除非你能一手遮天让他做傀儡,可权臣从来没有好下场,不是纂位成龙,就是诛灭九族我还不想死,更不能对不起太祖太宗三王开府,已是我能做的极限了”
“可”余盛还不死心,“没有折衷一点的办法吗百姓太苦了。”
公孙佳道“先帝登基之后,谁不是想开创一个盛世的我是所有重臣里最年轻的,我不但能参与其中,我比他们更能看到那一天、享受到那一天。现在这个鬼样子,我亏大发了”
一起来议事的彭、单、元等人也是心中黯然,尤其彭犀,他也是预见盛世的人,比别人更明白公孙佳的遗憾。彭犀道“小余,丞相自有打算,你也不要催促了。”
公孙佳道“让他催催什么催啊你告诉你,乱世里,兵马为王,我怎么干都行。太平年景,我就是政事堂里最弱的那一个天下,能乱吗”
余盛马上摇了摇头,心里难过极了“那就,只能糊一糊了”
单良打起精神来,努力调动了缺德的智慧,说“能守好雍邑就是为国立功了,君侯还要设法常驻雍邑,尽量少回京师。这个时候,恐怕人人都想你当他们手中的刀呢”
元铮道“要不,我这就北上”
公孙佳道“不,你再等一等。北上也要安排好了。”
公孙佳干脆借口北地似乎有点异动,又说不能被动等待,得主动打探消息一类,请求常驻雍邑。她动用了两宫太后,以及延安郡王等几条关系,成功游说章嶟同意了她的请求。原本章嶟心里,她也是主持北方事务的最佳人选。
公孙佳于是第一次在雍邑过了年。
自此,无论京城如何,她就在雍邑不挪窝了,每年夏天请章嶟来避暑,章嶟连着三年都没来,他在忙着折腾官员。
他倒是好心,眼看政事堂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天天打架给他看就是不干正事儿。他就亲自动手,给各地官员制定了标准要求执行。然而,他出镇地方虽有经验,这经验却不很脚踏实地,霍云蔚说的“知道皮毛”是很了解章嶟了,执行的时候就被底下不满的官员摆了一道。你说要征粮,我就一粒都不能少,还要颗粒饱满,给你过筛子。
你对征布匹有要求,要足尺,我就要求这布它得截得一丝都不斜,斜了就是不合格,要打回去重缴标准的来。
不但折腾百姓,还折腾小官小吏,层层加码。公孙佳修个雍邑,连同水陆交通都干完了,整个国家没觉得加重了负担。到了章嶟手下,人人受罪,你要修路我就拣个风雨日子逼人上工,有人吃苦受罪累死了人,还要报一篇“辖下人人尽力效死,鞠躬尽瘁,皆是感念陛下教化之功,真是忠臣”的奏表,要旌表其门。
霍云蔚忍无可忍,要求章嶟不要插手,君臣俩当朝吵了起来,霍云蔚表示这活他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