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回,更别说是谢琢玉这个不闻不问的庶女了。
春姨娘自知容貌才艺在后宅不出众,也难以得宠,除了被老夫人赐下来那日被侯爷宠幸了一回后,就照样不起眼地当着小小通房。没想到得上天垂怜,让她一次便怀上了孩子。正好老夫人看侯夫人不爽,将她接到院子里。
后来生下了女儿,老夫人颇为失望,看也没看一眼。但春歌却是心满意足了,生女儿好啊,女儿不会碍别人的眼,又是侯府小姐,以后肯定能顺遂。
无论是原身不多记忆里,还是剧情中春姨娘都是少有老实本分的人,除了涉及到自己女儿的事之外,就是打几棒子也闷不出声来的棉花性子。
就是这样的人,成了沈柔面对侯府后宅争斗时利用的第一颗棋子,包括她的女儿。
剧情里,沈柔为了彰显自己的主母地位,也向所有人表现她的婉约善良,一来先不是照顾她的外甥大公子,而是将庶女谢玉琢抱到了身边养育。
至于春姨娘能说什么呢。
主母教养庶女,合乎礼法,还轮不着春姨娘一个小妾说话。春姨娘也只能默默垂泪,安慰自己女儿养在嫡母身边,以后议亲也能更好些。
沈柔一边养着谢玉琢,一边厚待春姨娘,让她们成了后院的靶子,春姨娘背后没少吃苦。而等沈柔坐稳了侯夫人的位置,更是怀有身孕后,就对于养别人的孩子没什么兴趣,又以孩子和生母感情更好为由送回了春姨娘那。
然而那时谢玉琢已经五六岁,知事的年纪了。从嫡母的住处到姨娘的院子,心里很快就有了落差。春姨娘好不容易女儿失而复得,却发现女儿对她已然陌生,更是听多了别人的话语,不喜生母姨娘卑贱的身份。
春姨娘是真心疼爱女儿,哪怕难过也不敢对女儿说半句重话,反而加倍对谢玉琢好,什么事都应。渐渐谢玉琢长大了,养成了自卑自大又骄纵好强的性格。
结局也没好到哪去,谢玉琢因为羡慕嫉妒恨,妄想与沈柔生的嫡女相比,最后被原身远嫁打发了,从此再不过问。而春姨娘几乎哭瞎了眼,也没换得原身半点怜惜,还认为是她没有将女儿养好,让人将她送去了庄子上。
原身对于真爱沈柔的儿女,绝对是位万里挑一的好父亲,但对谢琦和谢玉琢,却是渣得不行了。
还好现在孩子尚小,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教好。
看着侯爷没有嫌弃女儿好动,还逗弄了一会儿,春姨娘受宠若惊之际,也渐渐放心了下来。她自知身份低微,不敢奢求太多,但要是女儿能得侯爷怜爱一些,也是极好的。
休沐的时间里,谢知非除了看看孩子,偶尔去和老夫人请安,另外就是整顿侯府内务。
不说要求永宁侯府像铁桶一样严丝合缝,至少不能乱了规矩,与外面串联吧。从往日的记忆里可以看出,原身对这些都不上心,将后宅内务都交给了妇人打理。
虽说是这个封建时代大家族的惯性,男主外女主内,但在剧情里,侯府后宅实在是个不清静的地方。
也就先有沈慧娘,后有女主沈柔,都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这才没出什么大乱子。
单就谢知非歇息在书房的这两天,就有不少姨娘姬妾打着送糖水送补汤的旗号想过来伺候,他都让人送回去了。整顿的时候更是按着军营中的军令,将侯府各区域分好,各院各房的人不能随意出入走动。
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各处门房的人也都换上了原身比较信任又忠诚谨慎的人手,反正侯府家大业大,这点也撑得起。
要是再出现曾采月那般有心的人,保管见不到谢知非一面。
整顿过程中也清理出了不少蛀虫,让谢知非微感讶异的是,不少是老夫人那的人,反而沈慧娘那边没出什么问题。
不过一盘问起来就明白了,老夫人本就是心软好说话的性子,哪怕底下人贪点什么,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身边的老人沾点侯府的光,她也不那么在意。
底下还有一些和外面串联的人。庆幸的是曾家人偷偷收买的,而非原身在朝堂上的哪位政敌。
但这事也给谢知非敲了个警钟。
即便有原身的记忆,但在现代还只是个政治小白的谢知非,未必能如原身一样在朝堂上如鱼得水。他应该感谢穿来时原身给他留下的足够丰厚的政治遗产,让他无需再奋进向上一步,维持住现有的侯府荣耀地位就够了。
而对待这些因为一些金银,便随意将侯府内秘密消息递出去的仆从,谢知非没有固守现代人士的善良仁慈,而是以原身的方式军法严厉处置了。
老夫人本来还不满儿子不顾及她的脸面,捉拿了她身边的一些丫鬟下人,其中还有她陪房嬷嬷的孙子呢。但听说那些人的下场后,连哭求她的嬷嬷全家被带走,她也没说什么了。
在谢知非狠狠震慑了一波后,侯府上下都噤若寒蝉,安分了不少,连平时的闲言碎语都不见了。唯一不知晓这场清洗风波,可能就尚懵懵懂懂的谢玉琢了。
连七岁的谢琦,谢知非也将这件事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