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何小南身上盖着被子,被子上骑了个何小西。一双手被裤腰带捆着,嘴里掖着双布袜子。何小西拿着一只千层底的布鞋,照着何小南不停的扇着。
何小南的一张脸,跟开了颜料铺子一样,青头紫脸的。
以前有人说过,抓贼抓现行,堵人堵被窝。前面半句好理解,后头半句是说堵在被窝里的一般都跑不了。
睡着的人反应迟钝,一般跑不了。另外衣衫不整,也不方便跑远。还有被子一盖,人的反抗就打折扣了。
当年某公被某少帅抓住,就是趁夜抓的。虽然跑了,但没跑远。
何小南被何小西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一波亏吃大了。等刘氏把何小北叫起来从窗户翻进去,何小西早趁机跑了。
何小西也没走远,就在隔壁马婶家呢。听着对面那娘俩哭天抢地,何小西对着马婶得意的笑。
马婶问清缘由,咬牙道“坏了心肝的,跟她浪娘一样。”
对何小西此次的行为大加赞赏“就该这样,别总跟个发面馒头一样,软不叮当的,谁都敢捏吧。”
所有看到何小南模样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和上半身都没有一块好肉了,真惨。
跟后世的某博爆料一样,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开始站队。
有站何小西的,认为她不会无缘无故就把人打成这样,一定是刘氏娘俩又干啥缺德冒烟的事了。毕竟刘氏前科不少。
大多数人站白莲花,认为就是刘氏她们有错,把人打成这样也忒狠了。毕竟亲眼所见太刺激感官。人们还是习惯去同情弱者。
还有少部分何凤英这样的,控诉何小西欺负人,仗着自己是亲生的欺负继妹。
某博新闻善反转。大家各执己见,吵得跟爆豆子一样的时候。这件事也反转了。
昨晚跟着上山的人不少,大殿的门又宽,看到何小西跟陆友财当时状况的人不少。这事没法瞒,也瞒不住。
事情传开,何小西打人事出有因,整件事就反转了。
何小西也知道很快就会传开。这事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民之口甚于川。
那个人是陆友财总比是另一个更不堪的人要来得强吧。虽然何小西也想这么麻痹自己,可就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只能鸵鸟一样暂时逃避不去想这些事。
搁着吧,等再出一件轰动的大事件,这件事就会慢慢被人们淡忘了。
事情传开了对何小西的一个好处就是,站白莲花的那部分人转而来站她了。刚刚还骂她恶毒的人,转眼就把之前说过的话掰吧掰吧吃了。转而开始骂何小南恶毒,骂刘氏上梁不正下梁歪。
马婶帮何小西梳着头发,绑成一条长长的大辫子。问她“西儿,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你们这天天一个锅里搅马勺,老辈都说了,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你这次运气好,以后还能次次指望运气吗你们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这前一窝后一窝不是一条心,日子捏不到一起还是早些分家吧。离远点也不用晚上睡觉也要睁一只眼防着她们算计。”
哪里是何小西不考虑分家。她考虑了又有什么用分家是长辈做主的,他们就是提出来,何中槐和刘氏不同意又能怎么办
何小西“我们想分家也没用。我这些日子天天在家找茬呢这才几天,我都打了他们两顿了,他们就是不提分家。”
马婶把她乱动的头扶正,帮她把头发绑好,边跟她说“这晚娘啊,说起来就是白占个长辈的名头,其实呢,还不是你当她是长辈她才是,你不当她是长辈她就屁都不是一个。”
然后又给她说古“村西何太平家,二儿子的闺女病了,他娘重男轻女不给钱看病。那时候他家二子还没生现在的这几个儿子,就仨闺女。他家二子把半折子粮食都给偷了卖了,因为这天天打架,他家二子逮着家里有啥偷啥,最后被缠得没法了分的家。后巷你三爷爷家。”
三爷爷家也是跟她们家一样亲娘去世了又续娶了一个,前一窝后一窝。前头的孩子们想分家,天天啥活也不干,做好饭一哄而上抢了吃完。挣得钱自己攒着,吃官饭攒私钱。后娘自己受不了了,提出分家。因为分家想偏向自己孩子,还被前头几个儿媳妇按了打了。
“晚娘、晚老婆婆打了就打了,只要不打爹骂亲娘,没人笑话”,马婶说着,睨一眼何小西。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何小西这一次次照着何小南的脸扇,就是打了给刘氏看的。虽然也有何小南自己欠,讨打的原因,但何小西想分家想闹腾也占很大因素。
可是听了马婶说的这两个分家的例子,对何小西有点启发。好像她把重点抓错了。促成分家的原因好像并不是打架,而是经济上的损失。她应该找个由头让她哥把每天挣的钱扣下来。掐断经济来源,不由得刘氏不急。
何小西暗想,虽然她自己也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但是,毕竟只有应对后世的经验。这本土的事,还是要请教本土的人。她自己琢磨这些天,不如马婶一席说古更直指要害。
父母都是人生路上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