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新想法(8 / 18)

的伤痛,好在随身携带了许多药丸,暂时没有人病故。

但经我等商议过,决定不再继续往西行,改为北上,也许下一个目的地是蜀郡。一路慢行,所过之处并不处处美好,常常能见到令人不平之事,这让我等心情略有沉重,大家只能期待中原繁华,也许能看到另外一番景象。

纪韩宇一字一句看得认真,看到他们要改道往北也觉得对,再往西多处地方荒无人烟,而且密林深处危险太多,他们虽然有一百护卫,但人战胜不了天,猛兽毒蛇足以要人性命。

纪韩宇没法给他回信,因为不知道他现在走到哪,他们只能从姜秋明寄来的信件和物品看出他到过哪,发生过什么事。

连顺王也说,这一行未必太平,若当真损兵折将,他怕是要后悔。

他甚至给雷鸣他们写信,允许那十三名世家子弟中途转回,但至今无人折返,想来大家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纪韩宇自言自语道“往北走就好许多了吧,大燕的繁华都在中原与北地,南方确实太荒凉了些。”

直到放下信件,纪韩宇才惊觉,姜秋明并没有把上次的故事续上,直接写了另外一封信来,他顿时怒不可遏,“这个混蛋,居然能做出这等事,实在是小人”

骂了姜秋明一通,纪韩宇又皱着眉头问“难道是事情忙忘记了或许他也生病了脑子不清醒”不管怎样,纪韩宇是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了。

但这事挂在心头,不解开实在难受,于是纪韩宇第二天休沐时去了南越书馆,翻遍了各种游记和史传,试图找出与桂林郡那个小村子有关的消息,但一无所获。

过了两天,寇老太爷派人来告诉李煦,他找到了合适建书院的地方,一共挑了两处,想让顺王决定该用哪块地。

李煦亲自去看过,一处离王府不远,在郊外的山脚下,背山临河,又不在主干道上,很清静,另外一处在西郊往西,有点远了,但地势平坦,周边没有山陵河流,想怎么造就怎么造,不用为地形所困。

李煦当即拍板选了第二处,远一些并不要紧,闽州城势必要扩城,西郊工厂这一带已经衍生出了不少杂居的人群,有些是外地来务工的人带着家属在这里定居,有些是售卖货物的小商铺,俨然像个小镇了。

再往西也有一大片平地,可以纳入新城版图中,而且书院建成后,周边势必也会发展起来,他只需要让郡守府督促规划好,这边必定是要发展起来的。

地址选好后,老太爷对此又不太满意了,他觉得南越书院应该如同其他书院那般,建在某座名川大山上,这样才有灵气,随便一块平地就拿来建书院,感觉过于草率了。

李煦可不愿意将来去个书院还要爬山涉水,他觉得书院就要建在有人气的地方,避世而居是有仙气,但少了人气,他要培养的是一群能务实的官员,而不是一群吟诗作对的文士。

老太爷觉得此话有理,当即就精神抖擞地监督建设去了,他甚至在书院外建了一栋小屋子,就住在这里,连家也不回。

寇老夫人得知后将他骂了一顿,这老不死的突然这么生龙活虎不会是外头有人了吧

不过寇六娘的丈夫也一直跟着老太爷打下手,有他来回汇报,老夫人才安心下来。

说起这位赘婿,虽然不少人看不上眼,但他很得老太爷的眼缘,人机灵,嘴巴活,会哄人,寇家上下对他的态度也不算差,这次老太爷要当南越书院的山长了,他自觉机会来了,每日鞍前马后地跟在老太爷身边,一开始只做伺候人的活,一句多嘴的话也没有,一段时间下来,老太爷见他沉稳,就交代他办点小事,没想到他做得还挺好,渐渐的,大家也对他另眼相看了。

李煦闲暇时还对寇骁吐槽过“你当初看不上人家,现在再看如何”

寇骁岂是会轻易承认错误的人,“此人急功近利,他看到了书院的好处,想占便宜,自然会尽心尽力去帮忙,若是最后没得到他想要的,你看他是否会翻脸。”

李煦指着人笑骂道“你这要求也太高了,换做是你,到最后发现自己什么好处都没捞着,不气的要杀人才怪,他是有功利心,但世人大多数有功利心,没功利心的都是本王指使不动的人,本王真心不喜欢,你这妹夫挺好的,肯吃苦,几件差事都办的不错,目前看来也还算安稳,将来可以安置在书院做个管事,就不知他的眼界有多高。”

寇骁对这个妹夫没好感但也没恶感,他肯打拼当然比一条咸鱼好,总归得利的是寇家人,而且有他和王爷看着,量他也翻不出大浪来。

“别再夸了,那小子最值得夸的难道不是那张脸吗本事如何,还要再看看。”

李煦知道他嘴硬心软,当即憋笑不说话了,反正人已经带出去了,将来如何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251最毒妇人心

雷骆打听到了一件事,一件令他震惊不已的事,王爷刚传来消息要走下一步棋,让安家主动退亲,没想到他还没动手,这边就已经收到风声了。

他问下属“这消息属实否宁家果真要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