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小朝臣亲眼目睹,那就完了
她必须离开。只要及时离开现场,哪怕大家知道今夜三皇子在瑶花台设小宴那又怎样没看见人,皇帝就有斡旋的余地。
她得马上走,赶在朝臣闻讯赶至之前离开瑶花台范围
裴月明勉强撑起,立即晃了晃,一手扶住中柱,她心里大骂萧迟,你丫的怕不是想喝死
跄跄踉踉往最后面的石阶冲去,她完全走不了直线,只能勉强趴扶着石栏,艰难一步步往下挪。
裴月明一半神志是很清醒的,另一半则像完全被酒精腐蚀了,昏昏沉沉,身体完全不听指挥,恍惚间喧哗声仿佛越来越近,最后她一咬牙,抱头往下一滚。
咕噜噜直接滚到台阶最底下,滚出十数丈到了花树前,一挡,她才被拦停。
瑶花台被林木花树三面包围,林荫密集消暑一等一,如今却是裴月明脱身的最有利条件 。
她顾不上疼,扶着树干勉强爬起,跌跌撞撞往黑漆漆的林木中撞了进去。
她没能冲多远,昏沉的头脑和身体一连串折腾已到了极限,喘息着,眼前发黑,她暗叫不好,只能勉强就近找了个还算隐蔽的树丛。
一冲进去,她就失去了意识。
裴月明重喘一下,睁开眼。
顾不上身侧桃红惊喜的呼唤,她倏站直往瑶花台方向望去。
黑漆漆的天,隐隐火光喧沸人声。
朱皇后距离瑶花台不远,她肯定赶到了。这等现场第一时间肯定要搜寻的,众目睽睽,皇帝只怕也不能否定。
萧迟就倒在不远的花丛里,他袍角还沾有血。
裴月明咽了咽,地形她很熟,这位置距离瑶花台不算很远,她要赶,能赶到。而现在宫人都顾不上给引路了,这甬道就她和桃红两个。
踟蹰,来回踱了几步,最后她一咬牙“桃红快,你去上次那个亭子等我”
裴月明扯下外裙,迅速和桃红交换了衣裳,两三把扯下头上钗环,青丝散乱她也顾不上了,随手用乌木簪子一绾,人已顺着缝隙钻入花林。
贵妃出身永城伯府段氏,官方行四,是已去世老永城伯的族侄兼义女。但传说她不是,她其实是老伯爷亲生的嫡长女,早嫁入前东宫的昭明太子妃。
伯夫人和先帝嘉妃是闺中密友,伯夫人常携长女入宫问安。嘉妃生五皇子萧易,养育宫中。
郎骑竹马来,两小无嫌猜,可惜待到十四欲为君妇时,却被一纸赐婚圣旨断送恋慕情丝,少年情深就此饮恨。
有缘无分,从此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妃,另一个则开府封王赐婚娶妻。一个是长嫂,另一个则是小叔子。
然天有不测风云,中和二十四年,昭明太子薨,次年中和帝崩,传位皇五子。一开始并不起眼的萧易在最后夺嫡中获得胜利,登基称帝。
接下来传闻有说一直相思记挂对方,也有说偶尔重遇泪断肝肠的,反正皇帝和段贵妃压抑不住情感,在三年后旧情复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皇帝的安排下,昭明太子妃病逝,次年永城伯府静静收了一个同族义女。皇帝邂逅段四娘,一见心生倾慕,以贵妃位迎入宫中。
自此皇帝眼中再看不见旁人,一年三百五十天日日都宿在九华殿,一代宠妃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各种传闻就不一一细表了,盛宠是毋庸置疑的,神马帝妃共骑踏青温泉传说简直数不胜数,甚至还有段贵妃守寡期间的幽会传闻,半遮半掩说得是有鼻子有眼睛,仿佛是亲眼看见似的。
裴月明进京也就一年多时间,也被灌了一耳朵,不过她从前是当八卦听过就算,从来没想过去判断真假。
现在认真想想,昭明太子妃一说还真很可能不是假的。
皇帝都压不住的流言,你就基本能判断它是真的了。
不管是闺阁时的段氏嫡长女,抑或昭明太子妃,见过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仅朱皇后就和她做了几年的妯娌,你能骗得了谁
所谓义女,骗骗后世人或许还行,当世一个也瞒不过。
裴月明长长吐了一口气,听王鉴说“至建安三年,娘娘进宫,次年殿下出生,后来,娘娘欲静修道法,陛下于洛山行宫建妙法观,娘娘移居,”
这是闹掰了
闹掰不闹掰不知道,但肯定是发生了非常大的不和谐。
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突破了叔嫂界限伦理纲常,甚至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都要在一起,最后怎么会这样呢
说不爱了,不是的。
就裴月明自己的观察,妙法观瓦净墙新,摆设用度乃至宫人穿戴虽看着素净,但都是进上的上上佳品。不但内外花木修剪细致,就连通往妙法观的甬道都干干净净半片落叶不见,这绝对是非常非常用心才能做到的。
还有萧迟的多年疼爱宽容,说皇帝不上心,那是不可能的。
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裴月明回忆段贵妃那个难言复杂的表情,再结合种种蛛丝马迹,包括皇帝对萧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