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愿(1 / 3)

突然被人拍肩, 侥幸从箭雨中逃生的士卒一惊,回头转身,“将军”

“中箭之人是荀君”和朱灵一同带兵前来掩护的路招问道。

“回将军, 方才箭雨, 荀君为流矢所伤。”士卒低下头。

叹口气, 路招拍拍他的肩膀,想起朱灵的那一番说法, 只觉惋惜, 没再多说什么。

一旁的朱灵倒很惊讶, 挑眉,“是荀元衡”

军中同姓的将校文吏不少, 每人都有约定俗成的专属称呼。“荀君”一般指的是荀忻, “军师”指荀攸。

士卒对朱灵将军这一问感到莫名其妙, “正是。”

盾牌掩护之下, 众人逃离弩箭的攻击范围, 各自回营地。

朱灵的亲兵凑到将军身边, “将军大喜。”

“他命当如此, 与我何干”朱灵冷笑一声,毫不掩饰他的幸灾乐祸。

“将军, 不如趁此良机拔去眼中刺”

“仆有乡人在军中为疡医,疏通一二,定能”

趁他病,要他命

亲兵话还没说完, 等来的是一句低斥, “自作聪明”

“哼,岂不闻画蛇添足曹公何等英明,能为汝辈宵小所欺”朱灵神色狠厉, “荀忻未必熬得过此遭,再者说,我与此人并无深仇大恨,不须多此一举”

拍马屁拍到马蹄上,亲兵赶忙诺诺称是,不敢再提。

只听他家将军沉吟,“若真死于此时,平白使竖子得盛名。”

这样想来朱灵还有些纠结,看不顺眼的人死了他当然开心,但假如荀忻真这么死了,好似还能得个英烈之名。

平时听同僚吹捧荀忻就让人厌烦,真死了那还得了

营帐中。

背着药囊的军医匆匆赶来,钻进帐中,嚯,十几双眼睛,一整帐的人。

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军医愣是没看出来受伤是谁,这些人虽然愁容满面,体魄个顶个的康健。

“明公”军医不确定地望向坐在床沿的曹操。

曹操也发觉这么多人堵在这里不像话,“诸君且退,回营整军戒备,勿使敌有机可乘。”

将军们领命走了,营帐中顿时空旷下来,军医终于得以顺利走到床边,观察伤者的伤口。

“飞虻箭”伤者右肩上赫然立着一支短箭,比寻常的木羽箭更短,箭杆铁制而纤细。

荀攸坐在床沿里侧,半扶半抱着荀忻侧倚在床头,闻言应道,“冀州所造弩箭。”

“能取否”曹操眉头紧锁,问道。

军医用手丈量,露出的部分箭尾有近一尺长。

飞虻箭的形制本来也就一尺来长,可怖之处在于这一尺来长都属于箭镞。

照理来说弩机一发,中箭者必然被洞穿,也就伤重不治。

像眼前这种射入肩头不深的情况,显然是流矢。

即使是流矢,遇到飞虻箭情况也不容乐观。

“明公稍候。”军医没忙着应曹公,他取出药囊里的匕首,看架势是想割开伤处的衣料。

“且慢。”曹操突然叫住他,只听铮的一声,雪刃出鞘。

军医差点没被吓得滚下床去,兀自冷汗涔涔,摸不清是何情况,“明公”这还没开始治,不至于当场砍了他吧

“此刀锋利。”只见曹操很诚恳地托刀在手,递给他。

战战兢兢接过曹公的匕首,军医这时候才想起来去关注一眼伤者的脸。

受伤那位一声不吭,脸色苍白,额上鼻尖沁着汗珠,纵然如此也是令人见之难忘的美姿容。

这般年龄,这般样貌,不用想就是那位荀君。

曹公如此看重军医心里绷紧了一根弦,拔箭这种事很大程度上听天由命。

拔箭很成功,伤者当场去世,这种情况很常见,虽然痛惜却也无法避免。

然而给上位者拔箭就不一样了,伤者一旦出事,下一个出事的就是动手拔箭的他。

强自镇定地用刀划开衣料,伤者依然沉默,但疼痛引起的颤栗不是人主观上所能控制的。军医的心也跟着颤,还回曹公的佩刀后,不由抬袖抹了把汗。

趁着血还未干透,他赶紧揭除伤口处割开的衣料,仔细观察创口。

然而拿不准箭镞是否入骨,也不清楚箭镞有毒无毒,他不敢贸然下手。

“明公”军医不得不硬着头皮向曹操解释,他技艺不精,没有取箭镞的把握,希望您另请高明。

看曹操拧起眉头,军医忙拜倒,“军中有太医令弟子李当之,医术精妙,仆远不能及。”

“如此”曹操狐疑,喃喃道,“华元化弟子”

他望一眼荀公达,见其点头,“召李当之。”

刚下完令,那边荀攸却唤道,“元衡”只见方才还倚床坐着的荀元衡闭目倒在了荀攸怀里。

“公达,元衡无事。”眼看荀攸心急,曹操叹口气。

与其清醒地硬熬,昏过去反而减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