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7章(3 / 6)

,让她抄写经文。

就是个套路

“那请王爷和二老爷赶紧开始誊抄吧,免得耽搁了老太太考”考状元

哪怕并非读书人,王妃在闺阁之中也是学过诗书的,反正让她说出那个词儿,相当得困难。

顿了顿,王妃果断的改口“免得耽误了老太太进学”

这话还是有道理的,王爷迟疑了一下“可老太太说得并不清楚,只道是科举相关用书,又说先供几本启蒙读物”

“所以咱们到底该供哪几本呢”二老爷说出了王爷的疑问来。

王妃笑得一脸雍容大方“那当然是都供啊”

“你疯了”王爷不敢置信的看过去,“你知道科举相关用书有多少吗而且老太太明着说了,必须由我兄弟二人亲自誊抄。还说”

二老爷接上“老太太说的是用最差的笔墨纸砚依大哥之见,老太太此番作为,莫不是为了磨砺我兄弟二人的心性”

王爷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见他兄弟二人一搭一唱的,王妃就很无语。

这还用得着思考吗老太太不就是喜欢折腾人吗不让你们直接用旧书,也不让人去书局采买,既说了要亲自誊抄,又非使用劣等笔墨不可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逗你们玩儿

然而,王妃不能说这一切都是老太太拿你俩寻开心的,她只能继续劝道“甭管老太太的初衷为何,身为子孙,如何能枉顾老太太的意愿呢她自是想要王爷和二老爷亲笔誊抄的书籍,那就劳烦您二位赶紧用了早膳,一齐去书房用功吧”

不就是抄书吗打量谁还没抄过似的。

二太太也是这么想的,当下便附和的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既然老太太喜欢,咱们当儿孙的便没有不给之理。若是不知道老太太究竟想要什么书,大不了就将所有相关书籍都誊抄一遍供上去,想来老太太总会自己拿喜欢的看。”

对呀,就是这个道理。

妯娌俩对视一眼,想起以前府上请了布庄、银楼里的人过来,让老太太仔细挑料子、首饰。

一时挑不出来咋办看哪样都好咋办

那就都留下啊

多大点儿事情呢

俩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双双拿眼看向自己的夫君。

王爷、二老爷抄

杨冬燕绝不会想到,自己随口一说,竟然让俩倒霉儿子想了那么多。

所以说,想太多真的是一种病。

至于为什么绝口不提是孙子想考状元一事,杨冬燕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

主要是这事儿没法解释。

不然呢她死了才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她孙子就有五岁多了

咋解释你说这事儿该从哪里说起

因为没法

解释,所以干脆别解释了。也因此,杨冬燕直接就当没孙子这回事儿,把所有的事情都按在了自己的头上。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咋就不能考科举了阳间不行,阴间

还不都是她说了算

抱着这样的想法,杨冬燕优哉游哉的开始了抱猪崽的日常生活。

春耕很快就结束了,又因为老魏家起了个好头,从去年开始,就有村里人耐不住往镇上赶。其实,打零工一事,原本就是有的,但真正每年农闲都会出门的,却还是在少数。

诚然,乡下地头为了糊口生活,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勤快的。可所谓的勤快也得看具体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外出的。

多数人,在农忙时节都是完全不惜力气的,便是农忙结束了,那也可以闹腾菜园子。再不济,有其他人家需要盖房子的,去搭把手就能吃上两顿饱饭,还有结伴去秃头山深处砍木头的等等。

当然,也有少数人骨子里是惫懒的,农忙时节没办法,等到了农闲时,就会忍不住蹲在家里或者村道上,靠跟人闲磨牙混日子。

所谓闲汉便是如此。

很多时候,大家其实缺的就是一个契机,更确切的说,就是个领头人。在所有人都优哉游哉的过日子时,自然没人会主动跳出来搞事的。

可眼见魏家哥俩每年都跑出去,跑大老远不说,还一跑就是好几个月时间,回来不是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便是攒下钱来盖青砖瓦房

羡慕不

羡慕就对了。

想学不

那必须的呀,谁不想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就有那胆子大的,唤了自家兄弟并堂兄弟,十来人一起出门,去的却不是镇上,而是径直往县城去了。

杨冬燕听人说了这些事儿,不禁露出了迷之微笑。

“树挪死,人挪活。都是年纪轻轻的壮小伙子,哪儿能窝在这一方小天地的呢多出去走走看看,就算不能闯出一番事业来,涨点儿见识也是好事。”

魏家大院里,这会儿没其他人。

除了杨冬燕和她怀里的猪崽外,也就是他们家养的大黄狗了。

去年的小狗子,隔了一年长得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