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长须,端正庄严,和龙首有几分相类。
“上神欲往何处我愿载一程。”老龟嗡嗡道。
丁芹看着老龟殷殷期盼的目光,忽如醍醐灌顶。
神明不需要众生来渡,但众生需要渡神明种因得果,众生畏苦,欲得离苦的果,便要种离苦的因。
每一道善念都是珍贵的种子,神明接受众生的帮助,亦是成全众生的善念,让这缕善念种下的因,在来日结成离苦的果。
慈悲不只是给予,也是接受。
神明为何行走如寻常众生因为求离苦、求度脱的正是寻常众生。
鸟雀以展翅飞翔渡河,行走于地上的牛羊却无法学,因为他们没有翅膀。
神明神通广大,凡尘众生却无法学。
故而神明不举神通,众生见之,皆可学之。
神明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是在教导解脱的道。
这是慈悲。
“也好。”长阳含笑,跨上龟背,转头对丁芹道,“去吧,去吧。”
她已知晓该如何做。
丁芹对河上远去的身影深深一礼。
神明带着她走了一程,教她寻到自己的道。
何其珍贵的一程
淮水浩荡,分支众多,在这诸多分支之中,有一条尤为曲折的河道,穿过大青山脉,名为九曲。
清明时节,细雨忽落,雨水薄得像雾,入怀生凉。
九曲河岸旁,一个蓄须的中年男子正举着油纸伞,护住妻儿,身前还摆有酒菜香烛。
他们是来此祭奠的。
“当时啊,我就是在这里遇到那位白衣仙人的。”常安渡说着说着就沉到了回忆里。
河上那惊心动魄的两日,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安稳的,大概是因为有人在庇护他吧,那位穿着白衣的仙人,还有戴着斗笠的船夫。
他的父亲死在河水里,这么多年,他已经接受了。在河对岸的周家村时,他收到父亲的托梦,那时他就知晓了,只是不愿接受罢了。
说起来,后来梁国最乱的时候,他一个外乡人乱闯乱撞,一路竟能平平安安,也是不可思议的幸事。
怀中小儿急着听下文,见他半晌不讲,忍不住伸手去揪他爹的胡子。
常安渡吃痛,也不生气,回过神来救下自己的胡子,继续往后讲“后来我又遇到了一次仙人”
旁边的妻子把孩子换了个方向抱着,免得再拽他爹的宝贝胡子。
常安渡的故事在他们那边颇有几分传奇。为了寻父,他一个人在世道最乱的时候跑到了梁国,遇到过神仙,也遇到过妖鬼,跌跌撞撞闯了大半年,家里人都以为他不在了,为免游魂无归处,给他立了衣冠冢,正准备出殡时,却瞧见这么一个大活人闯进灵堂里,真是又惊又喜。
不过,却也不能算完全的丧事变喜事,给常安渡立的衣冠冢用不上了,他父亲的衣冠冢却立结实了。
常安渡的故事讲过也不止百八十遍了,家里人都能背下来,只有这晚得的小儿还没听腻,最喜欢听他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此时又讲过一遍,常安渡伸手拿水润润干燥的口舌,听着妻子在一旁逗孩子“爹爹能平平安安从梁国回来,厉不厉害呀”
小儿嗓音稚嫩又亮堂“神仙厉害神仙庇佑爹爹平平安安”
妻子又问道“那神仙为什么庇佑爹爹呀”
小儿的眼睛黑白分明,明亮地瞧着人,说道“因为爹爹是好人,神仙喜欢爹爹”
常安渡听着他们一问一答,思绪不由也随之跑远到了曾经那段似乎惊险的日子。
他知道自己的斤两,作为一个只会几分拳脚的普通人,他能从梁国平安回来,五分靠运气,四分靠李拾兄的帮助,只有一分是真正靠他自己。像他这种半点法术不会的普通人,梁国随便一个邪修就能把他解决了。这一趟来回穿行何止万里,他在遇上李拾兄之前能安稳度过,靠的就是运气,能遇上李拾兄,也是他的运气。
可他凭什么有这份运气呢
常安渡不由又想起他爹给他托的梦,还有船上身着白衣的李先生。
他想起下船前,他已意识到那条船的不对劲儿,于是大着胆子想把李先生一起叫下船。
但李先生并没有下船,只是把自己推到岸上,他含笑的声音像冷雾中的一盏暖灯
“下船吧,你会一路平安的。”
他的确一路平安了。
为什么呢
大约是因为他那时想要救李先生一起下船的一念善意吧
他会牢牢记得这个的。
“走吧,该回去了。”常安渡回过神来。他们已经祭祀过父亲了,虽然立了衣冠冢,但他还是想带着妻儿来这条河旁看一看。不止是因为他的父亲葬在这条河里,父亲已经转世了。还因为,他曾在这条河水上见过了神明,他想分享给他们,不止作为一个故事,还有他从这段经历里获得的一些东西。
小儿贪看河边好风景,还有些不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