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2 / 3)

小四阿哥哎,我们这也是互相宣传一波不是您怎么能一句话,就,就,就让我们交出去一半的土地啊

一声声佛号响彻白云山,一个个佛门高僧唉声叹气,一个个佛门子弟捶胸顿足可这知府大人的队伍马上到了,四福晋和小四阿哥刚刚领着人下山回行馆了,他们该怎么办

十几位住持领着人站在上山的道路上,苦哈哈地迎接知府大人的“大匾额”,心里头都在滴血。

冯协一接过他们的土地文书,坐到一个大躺椅子上一边翻看,一边丝毫不客气地吩咐人丈量土地,偶尔抬头看一眼

嚯,这十多位老熟人,今儿倒真有几分得道高人的样子,冯协一更为开心,打算今晚上就去到四爷那里请功。

四爷懵。

妻子和儿子逛街还没回来,四爷得到侍卫传来的消息,急匆匆地就来找皇上,皇上听完后也是瞪眼。

但是皇上面对冷面四儿子,护孙子的心理一下占据上风。

“这个嘛,小孩子玩闹,我们就不要管了。一帮子老和尚,都多大岁数了欺负我们弘晙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惩治一番很好。”

“朕认为弘晙做得对。”

四爷嘴角一抽。

“回汗阿玛,儿臣也认为弘晙做得很对,是儿臣的疏忽,忘记佛道两门占据的巨量良田。”

“儿臣建议,严查广东省的各家寺庙,违量土地一律没收;严格管控出家人数,以及度牒发放;对于嵩山少林寺等寺庙享有官府所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废除;僧人的免丁钱增加”

这回轮到皇上不认同了。

佛道两家可是大事,谁都知道佛道两门都是不事生产,但是老百姓过日子,谁没个苦处哪个不需要一个“心灵寄托”

四爷当然也明白这个事情。

四爷也明白,经过明清朝代更替,汉族的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大清的统治心怀不满,反抗情绪强烈,很多人逃入佛门,遁入空门。他们对于汉家佛教,既要收笼一部分人,又要排斥压抑一部分人,更不好处理。

“儿臣明白。”

“但是现在,大清国的僧人数量日益增多,且大多都是青壮年劳力,于国大碍。还有很多信佛之人为了给僧道日用纠集银钱,购买贫家人的田地赠与,以致民田减少,也是民怨之一”

四爷认为,纵然国家和朝廷都需要老百姓有个“信仰”,各地方官都需要佛道两门协助地方上的风教、行政。但现在的情形,如果不适当地压制一番,将来僧人的数量将是国家的一大患。

“儿臣相信,对于种地的乡里民众而言,精神层次上的慰藉很重要,但他们更执着于务实求存,更希望这种精神慰藉能够落实实处,以解决人生的实际需要为最终归宿。”

皇上愣怔。

父子两个一番相谈,傍晚时分弘晙阿哥从外面回来,莫名地迎来所有人的热情欢迎。

皇上哈哈大笑。

“玛法的乖孙孙就是聪明。”

十四阿哥胤祯抱着小侄子举过头顶,也是哈哈哈大笑。

“弘晙就是聪明。”

弘晙呆愣。

就连他阿玛脸上也有笑影儿。

弘晙还以为自己欺负了白云山的和尚们,玛法和阿玛都要“教导”他一顿,迎头而来的夸奖是什么情况

奈何家里长辈虽然都觉得小孩儿的做法非常解气,都觉得,这是小儿玩闹,不应该给予过多的夸夸,都不和他说明情况,都看着他又是迷糊,又是纳闷,又是开心的小样儿乐呵。

问他额涅,他额涅也是一头雾水。

弘晙阿哥好奇的抓耳挠腮,还不敢出言询问。

弘晙阿哥今天玩一天,读书和写书等事儿都没做不说,好像也没有在街上抱打不平啊

可就是没人主动和他说一个原因。

一直到他用完晚食,洗漱沐浴换了亵衣亵裤,才在魏珠的通风报信下,知道冯协一来了,跑去听一耳朵才明白。

“广东寺庙众多,无人经营荒废的更是无数,大多占据百姓田庐经过白云山一事,下官相信,广东省的土地清查一事,会更为顺利,这都是小四阿哥的功劳。”

“盛世良民为子思孝,为弟思悌,循分守法,与人不争,即属现在修行,自必削灾,福不必惑于邪妄好佛好道之有损而无益,而惮其心于父兄、宗族、朋友,婣婭之间,将不求福而福可自至下官以为当严办一番。”

冯协一长相斯文,年过四十也是风度翩翩,一身藏青色的一裹元,端得一派“为国为民”的文人气度,还对穿着一身亵衣亵裤小拖鞋就跑出来的小四阿哥,露出一个“分外慈爱”的笑儿。

小四阿哥也对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听起来冯协一还真从那些老和尚手里,收回来一半良田,小四阿哥高兴。

四爷端坐,眼角余光瞄到儿子的小样儿,眼里的笑意一闪而过。

还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收回土地只是其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