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这帮人都是老狐狸,眼看着冯克己在顾淮之手里吃瘪, 其他人心里对顾淮之评价又高了一个等级。往常他们对顾淮之只有一个笼统的印象, 出身高,长得俊, 有才华,还是第一届科举取士的状元,典型的优秀世家子的代表。说实话, 类似这种形象的世家子, 各大世家都能找出不少符合条件的人来。是以哪怕顾淮之先前的名声再响,在这些真正的大佬眼中,也还是太过年轻, 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换句话说,顾淮之给他们的记忆点不深刻。直到今天这一出, 顾淮之三言两句化解了元熙帝给他设的坑, 又轻轻松松把冯克己撅了回去,这才让这些大佬真正重视开始顾淮之。重视才好啊, 顾淮之受到的关注越多, 证明实力的机会也越多。风险和机遇永远都是并存的,只要顾淮之再多表现几次,以后元熙帝要提拔他, 这些大佬也没有什么闲话可说的。有能力的人, 到哪里都能凭借真本事出头。顾淮之这一届的士子,有科举这同一,却也在不同的时刻, 开始慢慢地拉开了差距。元熙帝对于教育资源的设想是,京中设国子监和太学,各州设州学,府有府学,县有县学,最低一级的就是庠学,类似于后世的乡镇小学,其实就是用来给孩童开蒙的。没办法,眼下交通不便,村镇的孩童要是想读书,只能看附近有没有识字的人,也不拘对方学识如何,只要能教孩童认识几个字就行。不然的话,这么大点的孩子,哪家父母这么心大,让他们去县里求学呢这就是农家子出不了人才的根本原因。可以说,现在还能念书拜师的,家庭条件在寒门里绝对是顶尖那一波。元熙帝在村镇设庠学,其目的就是要给众多家贫的农家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顾淮之当然举双手赞成,要不然他也不会把之前的寒门士子拖出来,提议把他们发配到乡下当夫子去。现在看来,这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之策。当然,鉴于人才短缺,元熙帝也不可能马上在每个村镇都设庠学,只是根据各地上报的人口数量,选择人数最多的一些地区先行设立庠学,若是卓有成效,便从科举入仕的那波士子中选出一批去庠学当夫子,三年一考核,考核为优者,直接升五品官。可别小看了这五品官,顾淮之从众多天才中杀出一条血路夺得状元,也就是个六品官。官场晋升的门道多了去了,许多寒门士子可能终其一生都不能再向上走一步。眼下有这个去庠学教书的机会,三年换一个官职两三级跳,算下来还是他们赚了。当然,这提议世家也没意见。反正就算打死他们,他们也不可能低下骄傲的头颅跑去给乡野贱民上课的。现在有人主动把这事儿揽了过去,世家也只有高兴的份。顾淮之倒觉得元熙帝的想法很是超前,这不就是后世的乡村支教吗换成公务员的话,大概就是主动援藏之类的履历,加分的利器。元熙帝听了顾淮之的感慨后,忍不住调侃道“既然你觉得朕这想法不错,不如也去庠学当个夫子试一试状元郎亲自授课,想必庠学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怎么说的自己好像个云英未嫁的姑娘被媒婆踏破门槛一样顾淮之不由暗自吐槽了一下元熙帝的文化水平,面上还是十分诚恳地开口道“臣倒是想去,然而臣的妻子有孕在身,这可是臣的第一个孩子,若是不亲眼看着他出生,难免遗憾。当夫子什么时候都能去,错过孩子的出生时刻可是一辈子的遗憾。”打死元熙帝都想不到顾淮之竟然会找出这么个破理由来拒绝去庠学。元熙帝听着都觉得自己的牙被酸倒一大片,一言难尽地看着顾淮之,艰难道“爱卿若是不想去,直说便是,倒也不必这般儿女情长。”动不动就将妻子孩子挂在嘴边上,这般小儿女情态,你的男子汉气概呢大老粗元熙帝表示无法理解顾淮之这酸儿吧唧的思维。万万没想到,顾淮之还能表现得更肉麻,一本正经地回道“回陛下,这都是臣的肺腑之言。”行吧,你赢了。元熙帝败退,不再调侃顾淮之,生怕顾淮之张嘴再给他喂一口狗粮。坐拥后宫的元熙帝注定无法理解顾淮之对妻子这么肉麻的行为,然而仔细回想一下顾淮之说这话时的表情,元熙帝又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一些美好的情感,忍不住走到皇后宫中,仔细打量了皇后许久,半晌才叹道“你我夫妻多年,一路陪着我吃了不少苦头,不知不觉,竟是过了大半辈子了。”皇后亦是感慨万千,元熙帝虽然尊重她,然而后宫不断添人,到底感情不如从前。好在太子地位稳固,皇后也不必再去镇争夺元熙帝的宠爱,有太子和福王等儿子,皇后腰杆子硬的很。但这也不代表皇后就不期盼元熙帝的关怀了,听了元熙帝这番掏心窝子的话,皇后也忍不住开口道“是啊,当初妾嫁给陛下时,哪能想到自己会母仪天下陛下方才说妾身跟着你受苦了,那真是言重了。这种苦,多少人想吃还吃不上呢”元熙帝哈哈大笑,顺嘴同皇后吐槽了一下顾淮之,还向皇后寻求认同感,“梓潼你说,这顾淮之是不是太过儿女情长了”皇后倒是有不同的意见,轻声说了当初自己怀孕的艰难与痛苦,又感叹道“陛下说他耽于儿女情长,却不知他心里正甜呢。小儿女家的事情,只要不耽误大事,我们祝福几句便是。”“谁说没有耽误大事了他拿这个当借口不去庠学,这难道不算是耽误大事”“陛下当真要把顾淮之下放庠学当夫子”多年夫妻,皇后早就看穿了元熙帝的用意